【卷2:漢王白蚺】 【129】-空棺古句-
“看樣子,這應該是兩漢時期的劄甲,而且是大甲片劄甲。”
看了幾眼石棺裏屍骨身上的鎧甲造型之後,丁三爺捏著胡子說:“劄甲是用麻繩穿著鐵片紮製而成的,兩漢時期的鎧甲普遍分為兩種,一種是劄甲,另一種是魚鱗甲,西漢初期多以大甲片劄甲為主,後來又逐漸被魚鱗甲取代,到西漢中葉時期,波斯的技術傳入中國,劄甲的使用也就徹底絕跡了……”
說到這裏他沉思了一下,隨後又點了下頭,暗地嘀咕道:“看來是不會錯了,如果說這座墓室裏的棺木都是同一時期入土的話,那入土的時間應該在西漢初期,這一時期的鎧甲風格很明顯,和往前的秦朝、往後的西漢中葉至東漢都呈現出鮮明的對比。”
說完之後,三爺又仔仔細細在那副屍骨上研究了一番,但最終還是搖了搖頭說:“這副骨架已經爛得不成樣子了,看起來石棺裏也沒有任何冥器陪葬品可以作為線索,龐光,把第二副棺木打開。”
龐光點了點頭,於是又走到中間那副石棺前,小心翼翼地推開了石棺的蓋子。
我們趕緊都圍了過去,發現這副棺木裏的屍骨身上穿著的不再是鎧甲,而是已經腐爛了的布衣,不過這身衣服保存的相對來說還比較完好。
丁三爺看了看,又捏著胡子說道:“看這衣服的樣式,應該是漢初時流行的曲裾深衣。”
三爺這話一出,我也立刻想了起來,我倒是也曾經在一些敘述古代服飾的書裏麵,看到過關於曲裾深衣這種東西的描述。
按照《禮記》記載,深衣一大特點是“續衽鉤邊”,也就是說“這種服式的共同特點是都有一幅向後交掩的曲裾。
這種衣服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衣領部分也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裏衣。如穿幾件衣服,每層領子必露於外,最多的達三層以上,時稱“三重衣”,衣服幾經轉折,繞至臀部,然後用綢帶係束,衣上還繪有精美華麗的紋樣。
而這時丁三爺又用匕首的尖開始挑動屍骨上已經腐化的衣物,盡量不將衣物的造型破壞,一邊挑動一邊又說:“雖說衣服是曲裾深衣沒錯,不過這種衣服在漢初時期非常常見,不光是當時女性最常見的穿著打扮,甚至連男人也這麼穿,剛剛那具屍骨已經能確定是男性,我倒要看看這具屍骨是……”
他挑動了一會屍身的骨骼,隨後暗自點了點頭,又說:“果不其然,是個女人,而且顯然不是個普通的女人。”
“不是普通的女人?三爺,您的意思是……”
“按照剛才第一具屍骨身上穿戴的劄甲,我們已經可以推斷出這些人下葬是時期是西漢初期,西漢時有明文規定,百姓一律不得穿著各種帶顏色的服裝,隻能穿本色麻布,這一規定直到西漢末年才逐漸被淡化,開始允許平民百姓穿著青綠色的淡雅服飾,而雖然這具女屍身上所穿的曲裾深衣已經腐化嚴重,甚至分辨不出本來色澤了,但是仔細看還是可以看出染色痕跡,也就是說,她在漢初時就可以穿著經過染色的布料衣裙,說明她的身份非富即貴,絕對不是普普通通的平民老百姓。”
三爺分析完之後,大家都讚許的點了點頭,甚至連龍王都對他拋去了欽佩的目光。
果然,薑還是老的辣,尤其是丁三爺那一對“神眼”,還真不是浪得虛名的。
而三爺又檢查了一下屍骨之後,還是搖了搖頭,隨後又叫龐光說:“去,再把第三副石棺也打開,看看裏麵裝著的又會是具什麼樣的屍骨。”
龐光隨即走過去把第三副石棺的蓋子也推了開,可這次大家圍過去一看,全都愣住了……
第三副棺木裏竟然是空的,隻有石棺內部右側的石壁上,斜斜的深深刻著一行小字,不過都是古代的文字,根本就看不懂寫的是什麼,於是,大家又趕緊把目光都朝著丁三爺臉上投了過去,畢竟他是這一行當的專家。
而丁三爺也果然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仔細看了一會兒之後,說道:“這是小篆,是先秦時期的文字,看起來應該是用刀尖刻在石板上的,從字體傾斜角度以及刻功深淺程度來看,應該是……應該是……”
話沒說完,丁三爺的臉卻白了。
我趕緊問他:“丁三爺,你倒是快把話說明白啊?應該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