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實現“中國夢”對國家意識形態建設的新要求(1 / 3)

“中國夢”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執政目標,是執政黨意識形態的大眾化表達。正如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的,“中國共產黨深深紮根於中華民族之中。黨從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莊嚴使命”,黨的根本宗旨決定了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性,黨90多年領導人民不懈奮鬥的偉大實踐形成了黨的奮鬥目標就是人民的共同願景和共同理想的曆史傳統,充分體現了執政黨意識形態的人民性、大眾性。中國夢的本質內涵和內在構成體現了在主流意識形態的旗幟下,各參政黨、各人民團體、各階層社會意識的有機整合,體現了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表達方式的創新。376

總之,作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政治話語,“中國夢”升華了我們黨的執政理念和治國方略,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新的內涵。中國夢成為當代中國國家意識形態的最強音。377

二、國家意識形態建設的要求和任務

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及其政黨的生命力所在,是其作為中國國家意識形態的生存之本,也是它對抗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力量之源。胡錦濤同誌曾指出:“堅持以反映時代特征和實踐要求的科學理論指導實踐,並根據實踐的新鮮經驗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先進性、不斷推進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378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的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建設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新的實踐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這對馬克思主義國家意識形態建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379

首先,要強化主導意識,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世界範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和較量是長期而複雜的,有時甚至是非常尖銳的。麵對當前“資本主義永恒論”“兩種製度‘趨同’論”“價值中立論”以及世界上的自由主義、民主主義、民族主義等思潮,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覺,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當前,必須積極構建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等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把全社會各利益群體的思想意識統一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上來,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其次,要樹立問題意識,麵向實踐拓展理論視野。發展馬克思主義,要以研究問題為契機,以服務實踐為目的。新時期的意識形態必須麵向實踐,不斷關注現實生活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吸納現實生活中的新鮮經驗,要研究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麵臨的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挑戰性的重大現實問題,回答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有關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深層次的思想認識問題,從而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思想內容,在與世界上各種社會思潮的對話中展示強大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中國夢”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執政目標,是執政黨意識形態的大眾化表達。正如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的,“中國共產黨深深紮根於中華民族之中。黨從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莊嚴使命”,黨的根本宗旨決定了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性,黨90多年領導人民不懈奮鬥的偉大實踐形成了黨的奮鬥目標就是人民的共同願景和共同理想的曆史傳統,充分體現了執政黨意識形態的人民性、大眾性。中國夢的本質內涵和內在構成體現了在主流意識形態的旗幟下,各參政黨、各人民團體、各階層社會意識的有機整合,體現了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表達方式的創新。376

總之,作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政治話語,“中國夢”升華了我們黨的執政理念和治國方略,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新的內涵。中國夢成為當代中國國家意識形態的最強音。377

二、國家意識形態建設的要求和任務

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及其政黨的生命力所在,是其作為中國國家意識形態的生存之本,也是它對抗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力量之源。胡錦濤同誌曾指出:“堅持以反映時代特征和實踐要求的科學理論指導實踐,並根據實踐的新鮮經驗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先進性、不斷推進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378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的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建設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新的實踐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這對馬克思主義國家意識形態建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379

首先,要強化主導意識,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世界範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和較量是長期而複雜的,有時甚至是非常尖銳的。麵對當前“資本主義永恒論”“兩種製度‘趨同’論”“價值中立論”以及世界上的自由主義、民主主義、民族主義等思潮,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覺,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當前,必須積極構建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等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把全社會各利益群體的思想意識統一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上來,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其次,要樹立問題意識,麵向實踐拓展理論視野。發展馬克思主義,要以研究問題為契機,以服務實踐為目的。新時期的意識形態必須麵向實踐,不斷關注現實生活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吸納現實生活中的新鮮經驗,要研究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麵臨的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挑戰性的重大現實問題,回答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有關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深層次的思想認識問題,從而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思想內容,在與世界上各種社會思潮的對話中展示強大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第三,要保持寬容意識,尊重意識形態多樣性的現實存在。每個社會都有其主流意識形態,也有其他多種非主流意識形態的存在。人類社會是由諸多相互矛盾和相互衝突的因素組成的,多樣性正是生活本身的意義所在。因而一種健康的主流意識形態應以一種寬容的心態尊重多樣性的存在,並在此基礎上對其作出合理的引導。新世紀新階段,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深入發展,社會的經濟成分、物質利益、生活方式、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等也日益多樣化,並帶來了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準則、價值取向等的多樣化。因此可以說,當前意識形態的多樣性反映了我國社會生活的客觀現實和人民群眾的現實需要。作為國家意識形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此不能漠視,更不能排斥,而應通過與之展開良性的互動對此加以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