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芬妮的開發軟件已經全部完成,並做了幾個小測試,現在就是它發揮作用的時刻了。
斯芬妮每次回家都會把戒指裏的東西都拿出來,以便取用,這樣也能更方便她記住出發時戒指裏裝的東西有什麼變化,好快速收放。
家裏現在有豪華版家用級光腦一台;以某星人的智能芯片技術為基礎的貌似普通筆記本一台;和斯芬妮用來和老家聯係的整體型電腦一台。整體型電腦就別提了,完全是電器級的,也就是地球2020年左右的水平。
光腦,光腦的八進製底層和光子運算的效率讓它的能力逆天,雖說是豪華版家用型,實際上光子電腦的大規模應用與家庭版的區別不大,主要體現在數據容量和可同時處理的複雜任務數的區別。若換算成電器社會常用的時鍾率標準,大概是1600000GHz這樣……看似相當於電器社會後期占據一層樓大小的超級計算機,實際上八進製所載的數據量並不在一個量級上。
可惜光腦在之後的研究項目中並不能做主角。
雷雲的研究要向多元化,高適應性發展,而光腦最大的劣勢除了能耗外還在於它對震動的抵抗能力不如固化電路,某些關鍵時刻數據出錯會很要命,導致直接觸發自爆結果也不是不可能。
智能芯片技術為基礎的筆記本,某星人的技術和地球有很多不同點,地球現代的計算機不管是服務器還是家用機,其中都有一個廢料,就是基於X86構架的芯片結構。抱歉使用廢料這詞,實際上X86構架是地球上最成功的計算機芯片構架,它的簇擁人群數量足以讓想發展更高效芯片構架的某BM差一點倒閉。
像雷雲這樣的微電子專家,會知道一些普通人從不去了解的東西,絕大多數普通人群都以為把2.1GHz芯片2G內存的電腦換成3.2GHz芯片16G內存再加上SSD,就算電腦更新換代了。事實是在微電子工業中,這樣的事情根本不叫做升級。如何判斷自己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計算機?很簡單,處於不同構架的計算機,其軟件無法互通!大家舍不得如此眾多的各類軟件世界,所以某BM不想被大眾拋棄就無法脫離基於X86技術的計算機。即使二十年後,民用計算機的同一塊芯片中仍然有70%的X86構架,而這,在當時的構架係統中,是效率最低的,也正是因為效率低,才不得不采用多核技術讓群眾幻覺電腦還能升級。
會造成這種結果,是資本家和媒體共同作用的,他們的肆意渲染,讓大眾以為時鍾率就是計算機的一切,時鍾率上升,代表著可同一時間計算更多東西。恰好,時鍾率其實是計算機芯片指標中並不怎麼重要的一項。提高時鍾率隻是簡單的提高工藝,把微米級提高到數百納米級、百納米級、數十納米級,最終當工藝接近十納米級時將出現量子幹擾現象,也就是電氣化社會物理的極限,此時就要增大芯片或疊加芯片,也就是多核技術,等多核技術用到了極限,芯片體積與便攜性、耗電量產生了不可抑製的衝突,就是X86的終末之日。
智能芯片技術是一個圍繞邏輯判定產生的構架,和普通X86對比有很大區別。比如當某數據產生兩個變量時,一個變量指向死循環,另一個變量為真,在X86構架下,就必須在程序設計時給出方案,否則一旦進入指向死循環的計算,計算機就會死機,即使以WINDOWS 的前置軟件底層,也無法消除瞬間資源占用率爆表的結果(跟死機很像,數秒有一幀變化)。而基於智能芯片的則無需如此,它可以通過其構架直接回避掉計算冗餘,相反是需要利用起這個廢物數據的時候才需要額外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