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太陽剛爬上竹梢曾小凡便早早的起了床。當然,和往常一樣,這個時候母親肯定已經起了(印象中好像沒有哪一天母親起得比自己還晚),而且幫他準備好了早餐。
吃完早餐後曾小凡和父母說一聲便出門了。他打算先到縣城逛一逛,然後去一下李毅明家裏看看,逛縣城期間順帶買點禮物,想著中秋佳節總不能空手前去的。
巴東縣位於長江流域的中遊,聞名遐邇的三峽便坐落於此,古人雲“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三峽兩岸,是鬱鬱蔥蔥的原始叢林,傳聞中神農氏的起源地——神農架貫穿巴東,然而縱然有著長江這等巨大的航運優勢,又兼具著上古傳說的神秘人文色彩,但這小縣城卻並不發達。地理位置的尷尬處境,陸路交通的不便等等因素製約了這個縣城的發展。
自從周秉宸走馬上任,當了這個偏遠縣城的一把手之後,他對整個縣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對內積極修繕道路,至少到得現在,各村各鎮到縣城的水泥路都已經修得七七八八了,這對於縣內人員與物資的流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除此之外,他還興修水利,鼓勵農桑,對外出求學歸來的學子予以種種優待,而對外他則是大力招商引資,引進人才。在周秉承嘔心瀝血的八年努力之下,如今的縣城比之過去已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曾小凡還記得,他剛來縣城裏上高中的時候,縣城裏都還是低矮的平房,街道擁擠而混亂,行人,車輛,攤販擠作一團,道路上四處都是人們隨手亂丟的垃圾,而一到了多雨的日子,那水泥的街道上便汙水橫流,泛出惡臭。
但現在一眼望去,街道幹淨明亮,車輛行人有序而行,十來層的高樓也已經有了幾棟,過去擁擠的小攤販幾乎已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裝修精美的一家家商鋪店麵。如今的小縣城欣欣向榮,一片生機,早已不複當年模樣。
曾小凡在城裏漫無目的的逛著,到了下午時分,這周圍新建的建築街道都逛得差不多了,他就打算去縣裏去年新建成的一個商場走走,順道在裏麵買些時新的禮品,然後去弘毅家裏拜訪一下。
循著記憶中的道路走到了縣城中心,這裏是一個占地頗大的大型商場,一共五層,各地美食,潮流衣物,小吃奶茶,前沿科技產品應有盡有,據說在頂樓還有一個小型的遊樂園,這樣的大型商場是大城市的標配,但出現在這樣一個小縣城也足以看出領導人對商業的重視。
遠遠的,曾小凡看到一群人堵在了商場大門口,這群人衣著各異,有的人舉著大大的牌子,即使隔得有些遠,曾小凡也能看到那是“欠債還錢!”、“還我土地!”、“黑心商人!”、“萬惡的資本家!”等等字樣。
稍稍走近一些,曾小凡能隱約聽到那領頭的大媽正義憤填膺地大聲向商場的保安抗議:“叫你們管事的出來!我們的地呢?......賠錢!賠錢!......不賠錢我們就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