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章節 一百六十七章 演講(1 / 2)

長安,軍事學院,各年級學生聚集一堂,都坐在了階梯教室之中,一堂軍事學院的名譽院長陳玉的演講即將開始了。

“請問,為什麼每隔若幹年就會出現王朝的更替,天下的戰亂呢?”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起身提問道。

“你叫什麼名字?”陳玉問道。

“我叫法正法孝直。”法正說道。

原來是法正!陳玉心中一動,法正可是一個擅出奇謀的人物,曆史上,與他和曹操手下的程昱相媲美,劉備得漢中,也全是法正的功勞,想不到,他現在也進入了自己的軍事學院,看來,自己的軍事學院真的快網絡天下的人才了。

陳玉不由會心的一笑,清了清嗓子,開始了回答。

“法正問的很好,他所提出的問題是一個千百年來所不能解決的問題,王朝更替似乎成了曆史的必然,而伴隨著而來的,則是戰火的紛飛、生靈的塗炭與百姓的哀號,也許有人認為這是曆史的規律,但我不這樣認為,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我們現行的製度出了問題。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裏崇尚的是君權至上,所以當出現一個好皇帝時,百姓可生活暫時可以得到安定,而出現一位壞皇帝時就會弄的天下混亂,但好皇帝總是少數的,而壞皇帝卻是大多數的,為什麼這樣呢?這就是因為權力得不到限製的結果。人都是自私的,當一個人的權力得不到有效的製約時就會出現為了一己之私而禍亂百姓的情況,遠的有夏桀、商紂、周幽王、秦始皇,近的有桓靈二帝,正是由於這些君王的私欲,百姓的生活才如些艱辛。”

陳玉的話如一石激起千層浪,立即引起了台下學員的共鳴,雖說現在名義是仍然是大漢的天下,誹議皇帝是忤逆的大罪,但在陳玉的軍事學院之中,言論自由已經深入人心,而且,民主的思想已通過教學滲透到他們的思想之中,他們已經習慣了用自己的觀點來看世界,封建禮教忠君思想在他們的心中已經淡漠了,這就是青年的好處,他們接受新事物快,沒有那些頑固的封建思想。

“請問,如何才能杜絕這種現象,實現人人有衣穿,有飯吃的大同世界,百姓當家做主呢?”一直默默不出聲的諸葛亮提問了。

陳玉向諸葛亮投去了讚許的目光,清了清嗓子說道:“要實現天下為公,就要改變現行的政治製度,也就是說要取消帝製,隻有取消了帝製,實現了民主共和,那麼國家就不會以個人的喜好而發生大的改變,其次是要製訂嚴格的法律,人人以法律辦法,就算是領導人犯法與庶民同罪,這樣就可以杜絕社會的不公正,人人平等。

第三,要改良現行的用人機製,大漢朝的用人以察舉為主,如此一來,天下間的官位就被一些士家大族所壟斷,一些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而一些沒才能的人最占據高位。比如在坐的各位,你們中的大多數都出身於庶族,如按大漢的用人製度,那麼你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得不到重用,但在我遼東,隻要你們是人才,就會有你們的用武之地,隻要你們有能力,一定就有你們施展的空間。”

陳玉的話一石激起千重浪,這些話,學員們平時隻在私下裏說過,但公開的場合,誰也不敢這麼說,這是大逆不道的話,但陳玉卻說了出來,如此,學員們很是振奮,心知,以後自己也可以暢所欲言而不必擔心受到打擊了。

“請問,我們所學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儒家學說,而儒家學說中講究忠君思想,依您的意思,我們是不是就不要儒家學說了,不要忠君了?”一個削瘦的學員提問道。

“司馬懿的這個問題提的好,我要說的是,儒家可以學,但不能全盤接受,不論我們學習的是哪家學說,都要有自己的思想,學會用自己的觀點看問題,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正確的學說,沒有一成不變的理論。比如儒家中的所說的忠與忍,在這裏,我們不能把忠理解為對皇帝的忠,而是應理解為對國家的忠,忍也不能理解為凡事忍耐,對錯誤的觀點就應該堅持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說,批評的吸收各家之長,才能不腐朽,不變質,不頑固,不落後。”

“嘩嘩嘩!”劇烈的掌聲從台下的學員中暴發出來,陳玉用他的思想與理論徹底征服了所有人的心。現在,陳玉已經從內心征服了他們,成為了他們的偶像,陳玉知道,中國曆史上目前為止最傑出的一批人才就要誕生了,有了他們的存在,民主共和的製度,一定可以生根發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