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寧心中一震,官府出資辦學,這還沒有過,大漢朝,隻在洛陽有官府的學校,別的地方還沒有聽說過,陳玉要是真的做到了這一點,那簡直是一個劃時代的嚐試,想到這兒,管寧的心更動了起來。
“可是,我所興建的學校缺乏老師,缺乏主事的人,所以,我想請你前去主事,讓你的學生充當老師,不知道先生怎麼看?”陳玉問。
管寧並沒有思考太久,立即說:“這件事情是個好事,我可以讓我的學生充當學校的老師,不過,我自己是不會出山的。”
陳玉一笑,“難道先生真的不擔心孩子們的教學嗎?我要先生出山,是讓先生主持教學,隻要有先生在,孩子們的教學才有保證啊,難道先生真的想撒手不管這些孩子的教育嗎?請先生為孩子們考慮一下吧。”陳玉情真意切的說。
管寧歎了一口氣,從心裏說,他不圖虛名,不愛錢財,圖的就是一個清靜,不過,一想
到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管寧的心就有些軟了,沉思良久,管寧說道:“好吧,我可以出山助將軍管理學校,不過,我不需要授受官職。”
“嗬嗬,這個可以,不過雖然不授官,但俸祿還是要給的,先生的日子過的太清苦了。”陳玉是知道管寧的,管寧不貪圖錢財,日子過的很是清苦。
管寧微微一笑,這一次他並沒有堅持,而是點了點頭,同意了陳玉的話。至此,大儒管寧終於成為了陳玉的得力臂膀。當然,管寧所起的作用僅限於教育方麵,但他的學生眾多,個個又都有真才實學,開始活躍於遼東的各個階層,成為了陳玉控製遼東的骨幹力量,所以說,陳玉這一招說服管寧,起以了示範效果,還是很成功的。
一年之內,一座座學校建立了起來,書聲朗朗,遼東的百姓仿佛看到了光明,人們含著淚,將自己的孩子送進了學校,這是他們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陳玉卻幫他們做到了,百姓們對陳玉是感恩戴德,甚至為陳玉建立了生祠,日日供奉陳玉的塑像,陳玉通過興建學校,終於贏得了百姓的認可。
整個遼東在陳玉的治理下開始了大發展,然而,還有一件事情卻湧上陳玉的心頭,那就是醫館的建設。
說起醫館,陳玉早就有這個想法,當初,看著自己部下受傷的士兵,因為缺醫少藥而身死,陳玉的心在滴血,這些大好的兒孩子,隻要有醫生的治療,是可以恢複過來的啊,他們都是百戰老兵,見過血的老兵,比沒有見過血的新兵戰力要強上一倍,然而,現在他們就這樣死去了,陳玉真的不甘心,所以,陳玉早就存了建立醫館,在軍中配備軍醫的想法,隻是因為戰事很急,草原又缺少人才,所以一直沒有實現。
現在,陳玉終於迎來了發展建設期,這個事情,終於提上了日程,陳玉要在全遼東建立起醫館,讓自己治下的百姓有病能得到照料,能看的起病,為了這個,陳玉決定,所有的醫館免費治療,病者在痊愈之後,隻需上交一鬥米,就可以充作診金。不過,想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大量的醫師,醫師,在這個時代是很緊缺的,為了招募醫師,陳玉在整個幽州發出了告示,隻要有人肯到遼東來做醫師,就由官府給以俸祿,重金禮聘。如此一來,三個月中,遼東來了二百多位醫師,不過這些醫師良莠不齊,醫術大多一般,這讓陳玉感到很頭痛,直到一個人的到來,終於讓陳玉解決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