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了幾個刺頭的名字後,權萬紀朗讀了一遍李正寫的那首憫農詩,作為今日課上講解。皇帝三令五申讓皇子們掛於書房的詩,講解一下也是順了皇帝陛下的意。就在講解的過得中,坐在下麵的李正左顧右盼交頭接耳不知在忙活些什麼,權夫子看到後輕咳兩聲,以示警醒,可李正是個老實人嗎?初到國子監到處都是不認識的人,如果不打聽如何知曉呢。拿出他的羽毛筆,旁邊東陽公主對他這支羽毛筆很感興趣,美目撩人心懷,含情凝睇。台上夫子講他自己的詩,李正也沒心思聽什麼,無聊的在紙上亂寫:屆笑春桃兮,雲堆翠髻;唇綻櫻顆兮,榴齒含香。在這個年代雖然沒有分什麼科目也沒有正式的下課,但是卻有中場休息時間,夫子在台上說道,大家休息一下,別走遠了,一會兒回來咱們繼續講解憫農。話聲剛落,隻見房遺愛,尉遲寶琳等人帥先起身走向庭院,李正也跟著他們後腳走出。先到處看看熟悉下新環境。東陽公主沒有出去,眼睛瞟著李正桌上那支羽毛,忍不住好奇的拿在手中左右端量,她親眼見過李正就是用的這個寫字,為何到了她的手中卻不能用呢,隨手拿起李正桌上那張紙,看完後滿臉怒氣,這個登徒子,年紀不大怎麼能寫出如此下流之作,整個學堂裏就她一個女子,這詩句不是寫她還能有誰?不過單單看這首詩,寫的還真是不錯,父皇說這個小子才情一斑,如今看來父皇沒有看走眼。隻是這首詩若被其他同學看到,讓她這個公主的臉往哪放!索性把那張紙揣入懷中坐了回去,時不時的癡癡的笑笑。所不知道的是,男人和女人之間,一旦誰先產生了好奇之心,通常這種情形是會蔓延的,此時的東陽不知道,而李正更不知道。房遺愛一夥人圍在一起正在說某個煙花柳巷的酒,其味香純可口,女子婀娜多姿。李正入耳過心,情竇初開哪個男子不懷春?正聽的入迷,遠處的李恪向他走了過來,正兄如果喜歡,來日恪做東,請正兄品評一翻如何?我了個去,這位可是皇子,皇子邀請他去喝花酒,主要是他跟眼前這位皇子不熟啊,答應不是,不答應也不是,人畢竟是堂堂皇子,第一次邀請也不好抹了人家麵子不是,索性拱手道:承蒙殿下邀請,正卻之不恭了。二人相談甚歡。敢情李恪這個人不錯,談吐之間不失禮節,也沒什麼架子,自已一個農戶家小子,李恪沒嫌他身份低下,要知道,這裏可是古代,階級成份分明,能做到李恪這樣屬實不易。當然,李恪也不是傻子,他從出來就在暗地裏觀察李正一言一行,想要了解一個人,先投其所好,要不然還真是沒什麼好的理由接近李正。
等到再次進入學堂之時,夫子依舊是講著自已那首憫農,李正表麵上目視前方,心裏卻在冥思。他在想房遺愛說的那種酒,真的有那麼香純嗎?而那裏的姑娘是否也是國色天香,完全沒有注意到自已寫的那幾句詩詞不翼而飛,東陽貌似也沒在聽講,小眼睛時不時的瞟李正一眼。多麼枯燥的學堂,仿佛又回到了前世的學生時代。這半節課漫長而無味····
與此同時,李世民收到邊境來報,大至內容是,突厥人越境搶掠大唐境內的物資,放火殺人無惡不做,李世民深夜叫來李勣,房玄齡還有太子李承乾商討,在打與不打的問題上爭論不休。大唐跟突厥打仗太過艱難,路途遙遠不說,單單大唐邊境的地質條件有多惡劣,等到大唐兵馬抵達邊境之時,早已是人困馬乏,這樣一支軍隊還談什麼打勝仗?君臣四人商討半夜也沒拿出個兩全其美的方案來。第二日上朝,李世民把問題拋出來,讓文武大臣同朝商討此事,然而仍無結果···
次日一早,李正坐著馬車,感受著剛製作的坐墊帶來的舒適感美的唱起了流行歌曲:下輩子不一定還能遇見你,所以我很珍惜不敢大意,用盡所有力氣小心地愛你,唯恐弄丟你一切來不及,僅愛你這件事就足夠美麗,我多次流下幸福的淚滴,容忍你的胡鬧你的不講理,愛不容易我會永遠守護你······車夫聽了之後大氣都沒敢喘,心想,這李家小子白日晴天滿嘴這麼下流的吟唱,成何體統~路過宮門時正好看到了李恪,隻不過,李恪的心情仿佛不大好,簡單打著招呼,李正讓馬車回去,二人一前一後的行走在去學堂的路上。殿下今日看似心情不佳,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不防說出來大家開心一下。李恪···
李恪大體說出關於突厥入侵一事,李正這才收起心情思濾:想不到這場慘烈的戰役還是來了,這場戰鬥最終是大唐勝,但負出的代價卻讓人膽寒。
大唐的軍隊長途跋涉,跑廢了多少馬匹,死了多少人,做為一個穿越者,他不想再次看到那些曆史,對於這場戰役他是了解的,但在此之前,他要先搗鼓一種東西出來,隨既:殿下,正有一事相求,還請殿下協助。李恪靜靜的看著李正:正兄,恪如何幫你?李正把製作馬蹄鐵的材料說了下,還要李恪幫忙找鐵匠,這件事刻不容緩,李恪以為抽時間搞就行了,沒想到李正要的這麼急,於是二人來到學堂跟權萬紀請了假,直接去了兵部,差人找來材料後,問了下李正是不是這些東西,李正拿在手裏看了看,是鐵就行,之後二人又來到鐵匠處,李正現場畫好圖紙,遞給了鐵匠問道:照這個樣子打出四個,能做出來麼?鐵匠笑嗬嗬的回道,小郎君放心,小人在宮裏打了三四年的鐵了,這點活計難不住小的,小郎君稍等,費不了多少時辰。二人就在旁邊坐著閑聊了起來。李恪不明白李正這是要做什麼,還這麼急,而李正賣了個關子,讓他坐那等著,說此物若做出來有大用,大到利國。李恪一聽也老老實實的等著。半個時辰不到鐵將拿著四個馬蹄鐵走了過來,李正看完感覺很滿意,拉著李恪走出鐵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