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間:包括河北(冀州、幽州)、山西(河東、朔方)、河南(中原、豫州)山東(齊魯、蘇北)保持自立的諸侯統稱。
河間諸侯(小河間):比較傾向華夏的也就是南河北、河東、中原、齊魯的河間諸侯稱之為小河間。另外河東諸侯(如裴家)因地理位置因素,行政上比較靠攏關中的岩煌一係也就是西亭帝國,但骨子裏華夏心比較重。白皮黃心和黃皮白心主要是指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狀態,跟膚色沒有必然聯係。
另外幽州、朔方、蘇北的索金諸侯(如忽律莊園)、以及支持岩煌一係的華夏諸侯較多,後文會慢慢介紹。
渤海聯盟:鳶都普家(在萊州)主導,兩盟之戰後,普家軍力在河間獨大,勢力沿著黃河已經進入開封、許昌。
東海聯盟:掌盟是葳瀾公國,但權力百年來萎縮,兩盟之戰是掌議鎖夏侯國主導,戰敗後解散了。北部並入鳶都普家,南邊諸侯大多破產,大部分被宴湖以各種形式合並。
岩煌部落的設定:鯤鵬溟時代,地廣人稀,許多內遷的胡人(按照天罰之災的發生時間,也就契丹、突厥、薛部、回紇等)在沒有跟東陸華夏大規模對抗情況下,占據了關中、燕趙等地。早期這些胡人部落更多的與當地華夏爭奪水源、糧食,接受華夏文化逐漸融合,形成了白皮黃心的折白人、白蘭人、黠戛斯人等民族,並且建立了前瀧朝。本文設定賈東坡在晚年也認同“他們的文化和江南文化屬於南北差異,謂之岩煌”從而有了岩煌這一名詞。
但後來隨著西方依然有絨人入侵,更西邊的部落逐漸取代了早年的折白人、白蘭等族,加上索金人的入侵,岩煌部落逐漸成為華夏對立的部落聯盟。這個岩煌部落是泛指,並非關係密切的聯盟。比如池仇所在沙亭人跟東北的索伊人就不認識。
曆史上公元788年,回紇取“迅捷如鶻然”的意思,改作回鶻。天罰之災是公元700元左右,也就是五嶽曆920年前後,所以本文的借用了回鶻這個名詞,作為文中“皈依穆斯林”的西域回部的代名詞。
而西遼、蒙部、清部、滿部皆是虛指,主要用於一些五嶽曆史事件,以後主要的對立民族還是金兀人、索伊人、切丹人,沙亭人、折白人以及索金人。
鐵勒和沙陀,是男主池仇,將自己的私人衛隊和騎兵進行的命名,相信很多穿越的人甚至想把自己的媳婦命名為黛玉或者寶釵吧,這種命名,大家應該可以理解。但西亭帝國建立後,軍隊擴張,鐵勒等同於俱甲重騎,沙陀等同於輕騎兵,跟後期的雷騎、緹騎等意思等同。簡單一點說,你本來起名的時候隻是為了好玩,但曆史會自行演變。尉遲明鳥本來是金鐵勒(貼身侍衛),但後期鐵勒就成了廣義的重騎兵,而金勒成了私人護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