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覓聽到葉天提起南越武帝後,立刻躬身再次行禮,用謙卑的語氣說:“李中郎何出此言,南越國自從景帝起,便向唐朝稱臣,每年在春秋兩季派人到長安朝見唐朝皇帝,如其他諸侯王一樣接受唐朝天子的命令。從此再無南越武帝,隻有唐朝的南越王。”
也就是趙佗沒兩年能活了,否則葉天還真打算會會這位傳奇南越王,看看他到底哪來的底氣自稱為帝!
葉天聽完才讓扈從給趙覓搬把椅子來,這些椅子都是羽林軍來後打過,第一次坐似乎有些緊張。
趙佗為什麼派使節來,因為趙佗死了,大權即將落到呂嘉手裏,作為南越國的建國者,他自然得給子孫們留條退路。
大權旁落趙佗不願意,但歸屬唐朝後,不也是大權旁落嗎?
因此趙佗兩邊為難,這時候葉天又橫空出世,加速了南越國內部矛盾的計劃,因此趙佗必須在臨死之前,想個辦法解決,至少也得做出決斷來。
“這樣最好,南越王確實比南越武帝好聽些,至少順耳。說吧,南越王派你來,所謂何事?”
葉天表麵上說的不在意,不勉強,實際上早在出發來會稽郡的時候,就開始給下套,如今小半年過去了,隻要趙佗意識還清醒的話,就肯定發現一二。
唐朝的商隊在南越國就開始收購大量的土特產,其中自然包括良水。
南越國是種水稻的,趙佗和首批南遷的中原官民,把中原耕牛犁田和使用鐵製農具的技術傳播到南越,極大的促進了那邊農耕業的發展。
在唐朝的商隊收購糧食的同時,還有其他商隊也在收購土特產,同時又在賣糧食給南越人,賣糧食的價格,比收購的要便宜的多。
也就是說南越國,隻需要從一直商隊那裏買來糧食,再倒賣給另一隻商隊,就能從中賺取差價。
這種買賣進行了一段時間,唐朝的商會放出了風聲,說收購的糧食很多了,所以收購的價格開始往下調,而賣糧食的商隊則說帶來的糧食賣完了,要再會中原采購一波,再運過來賣。
於是南越國的百姓為了賺到更多的錢,就拿自己的存糧,提前賣給收購的商隊,然後等唐朝的商隊將中原的糧食運過來賣時再買。
果然唐朝的商隊如約又帶來了第二批糧食,價格比原來的價格貴了些,而收購的價格,比原來便宜了些,但總的來說還有的賺,這下南越國的百姓放下了心裏的擔憂。
在賣糧的商隊離開後,更多的南越百姓又拿出存糧來賣。
這樣持續了數個月,南越百姓逐漸發現,糧食賣的價格,甚至比買的還要低,現在行情變了。
這種賠本的買賣,自然沒有人願意做。
問題出現了,這小半年來,商隊收購的糧食越來越多,從中原運來賣的糧食越來越少。
導致原本還有些存糧的百姓,為了賺錢將存糧賣掉了,這時候再想買回來,發現已經難以支付那貴的價格。
事實是兩支商隊是一批人,後麵商隊賣的糧食,就是從南越百姓那收購的糧食。
好在要秋收了,隻要秋收就有糧了,也就沒必要再從唐朝商隊手中買了。
當官員都這樣想的時候,他們才發現,因為大量的耕地種上了甘蔗,今年的收成比往年要少的多,如果沒有中原地區的糧食,恐怕這個冬天要有人餓死了。
已經聰明的南越百姓發現了問題,他們不顧上漲的糧食價格,將賺來的錢又拿去高價買糧,而那些愚昧的南越百姓,還沒有發現,形式已經不容樂觀。
起初趙覓本不想接這苦差事的,隻是形勢所迫,趙佗的身體他是知道的,能不能熬過這個冬天都得兩說,趙佗垮了,王室一脈注定要衰弱,他又依附在王室,所以就算是為了自家人的未來,也得拚一把。
之前在長安的時候,他聽過葉天的名頭,知道這位兩年前是連列侯都敢殺的主兒。
兩年前傲慢輕狂,兩年就能成熟多少了?
這樣的人年紀輕輕,又有軍功在身,恨不得牛到天上去,所以打算高帽子不要錢的給葉天戴,直到葉天被捧暈了再說。
誰知道到了會稽郡,遲遲見不到葉天,反而聽到南越國的噩耗。
當唐朝商隊的糧食已經賣到天價後,南越國的勳貴們,就算再蠢也意識到問題了,知道這可能是唐朝的手段!
好狠的手段,從高價收購甘蔗的時候,就埋下了禍種,到現在終於爆開了。
如果這時候南越國據不出兵,那葉天必然會讓商隊斷了南越國的糧食供給,同時請命天子,不允許商隊將糧食賣給南越國。
趙佗從最開始讓趙覓委婉表達不出兵的意思,再到觀望,最後到現在已經硬著頭皮,探探葉天的口風,然後再商議如何解決眼下的局麵。
趙覓考慮了片刻後,恭敬的說:“回李中郎,如今南越王又年事已高,王孫與他不和。”
葉天聽見趙覓接下來要說的話,並絲毫沒有給趙覓留任何顏麵。
都市狂神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