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儀宮守衛全部撤出去,鳳儀宮裏就剩下一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太監,以及宮女。
德妃賢妃慧妃帶人強闖鳳儀宮,齊滿滿聽到這個消息並沒有太多的吃驚。
德妃一身晏紫色的華服,得意非常的說:“哼,娘娘,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齊滿滿倒是平靜的很,“德妃娘娘請三思而行。”
她太平靜了,德妃心裏有些犯虛,但是想到自家爹爹的交代,她不得不拚一次。
國公府能不能重現昔日的榮光,就靠她們了,幾位妃子覺得自己身負重任,頓時心頭的那點子害怕也就都拋之腦後去了。
慧妃最是幹脆,直接提了劍就要刺向齊滿滿,齊滿滿的武功對於慕琰清,乾熠,那隻能算是三腳貓的功夫,但是對付慧妃這樣的花樣子,那還真是不怕的。
可是齊滿滿還沒有動手,慧妃就已經命喪當場,乾熠從房梁上飄然而落,幾個妃子連同她們身後跟著的人都是傻眼。
乾熠懶得看他們,隻說:“帶下去。”
隨風便帶了人進來,以最快的速度將這些人帶了下去。
“皇上。”將人都清理幹淨後,隨風才進殿,乾熠坐在齊滿滿身邊,把玩著齊滿滿的嫩手,“開宮門。”
“是。”
齊滿滿抽了抽手,乾熠卻抓的緊,她掙脫不開,乾熠淡淡的說:“朝中有人跟封筠亭勾結,這是想釜底抽薪。”
冷吸了一口氣,齊滿滿後背都有些發涼,“你怎麼知道的?”
若是乾熠沒有提前洞察,那麼今日,到底會是個什麼局麵,誰都說不好。要不是乾熠在,齊滿滿顧著孩子,不一定真的能對付得了這幾位皇妃。
乾熠將齊滿滿的手放在唇邊親吻,“猜測。”
這也是一步險棋,憑的是乾熠對封筠亭的了解,以乾熠的判斷,封筠亭是不想打仗的,若是想打,那他又何必歸順靈族,但是這些日子在兩國邊界,乾熠卻是看到南詔兵士日日練兵的樣子,派軍隊去攻城,南詔人也拒不應戰。乾熠看出這是拖延之計,可是他們在等什麼呢。
結合京城裏傳來的,榮國公世子林樺之近日頻繁出城,常常夜宿青樓等等的蛛絲馬跡,乾熠還是決定回來看看,要是他在前方應戰,後方出了問題,到時候腹背受敵,這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沒想到乾熠進城時就發現有流民入京城,這並不符合邏輯,現在並不是冬季,百姓不會活不下去,再者說,就算是有流民,朝廷也早已設了專門接待流民的地方,在城外幾十裏,不應該讓這麼流民進京城。
而管理這些流民去向的正是榮國公世子,林樺之。
前前後後這麼一琢磨,就有了今晚的事,雖然與乾熠估算的有些差距,但是總體還是沒有變的。
宮門大開,榮國公世子林樺之以為是宮中的幾位娘娘得了手,自是快意的很,帶著手下兵馬迫不及待的入了皇宮,結果被甕中捉鱉。
但這到底是發生在宮門內部的事,外界並不知曉,第二日,皇宮被逼宮,榮國公世子殺了皇太子的消息漫天而來。
皇宮已經被榮國公世子牢牢的保持住,四大國公等等朝臣在宮門外焦急不已,榮國公更是跪在宮門口請求大哭不已,言明自己的兒子是如此這般的不忠不孝。
隨後,在兩軍交戰前方的乾熠得到皇太子遇刺的消息,焦急之下快馬奔赴京城。
卻在途中遭遇伏擊,傳聞身受重傷,命不久也。
正該全國上下一片散沙之時,南詔皇帝封筠亭起兵攻打南臨城。南臨守將在皇帝生死不明,皇太子已經沒了的情況下,棄城投降。
南詔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幾乎沒有遭遇到任何抵抗。
京城中,四大國公帶頭寫了願降書。大易朝廷中,以林楓之為一派,寧死不願投降的,與四大國公為首的投降派,在宮門口天天站著罵街。
榮國公微微抬頭看向宮門之上的守衛,心裏隱隱有些不安,雖然這幾日宮裏日日都有信件傳出來,林樺之給榮國公的,還是幾位娘娘給自己父親的,都有。
但是卻是誰都沒有露麵,這讓人憂慮。
京城外的禁衛營,自從上次永安侯府逼宮之後,就被收歸,直屬皇帝管轄,現在就算是林楓之跳出個大天來,那些兵馬也是請不動的。
榮國公按下決心,這次計劃一定會成功的,要是封筠亭做了皇帝,他們就能拿回封地,甚至於得到更多,乾熠看他們這些老臣不順眼,已經不是一日兩日了,他們不能坐以待斃,乖乖聽話的下場就是被清掃幹淨,他們絕不能這般。
正當幾位國公義正言辭的說著投降南詔能免百姓生靈塗炭之苦的時候,宮門打開了。
乾熠一身龍袍坐在龍輦之上,似笑非笑的看著一個個仁人誌士一般的老臣。
榮國公等人也算是見過大世麵的,曾經輔佐過三朝帝王也都是風裏來雨裏去的人,可是在這一刻,他們卻都有些腿軟,撲通撲通就都跪下了,顫微微的叫:“皇上。”
封筠亭連破五城之後才醒過神兒來,太快了,不應該這麼快的,乾熠多年經營怎麼可能讓他們這麼迅速就拿下了大易,這不太符合常理。
封筠亭當機立斷下令撤回南詔,進來容易,退出去可就難了,大易的兵將向潮水一般向封筠亭所占的城池湧來,這裏可是大易的腹地,百姓對南詔人可沒有什麼好感,家中的糧食寧可燒了都不給南詔人。這樣子的守城戰,完全就是死路一條,封筠亭帶著五百死士殺將出去,可是這裏畢竟離兩國邊境太遠了,他就算是有登天的本事,也難逃這一層層的追捕,封筠亭在疲於奔命半個月後,被活捉。
南詔本來就不是好戰的國家,封筠亭帶來的已經是南詔所有的精銳部隊,現在全部被圍困在大易境內,其中多數被活捉。
這些兵將也是人,有父母妻兒,幾十萬男兒生死不知,南詔國內掀起了由下往上的投降呼聲,在親人的生死麵前,誰來坐皇帝似乎沒有什麼大的差別,反正日子還是照常的過。
而且大易新政對於南詔百姓來說,可比南詔國內現在的政策要吸引人的多。
民意滔滔,南詔太上皇為了封筠亭的性命,下旨歸順大易。
自此,乾熠統一四國,霸業完成。
——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