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青春是那詩人案邊吟誦的陶醉,是流連在故事的開端處渴望人生的精彩;有人說,青春是那畫者筆下揮毫的壯美是沉浸在夢想的藍圖裏期待世界的美好;還有人說,青春是那歌者喉中詠歎的激昂,是在跌宕的旋律中起伏的心動。***曾說:“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的確,青春包裹著青澀的外衣,懷揣著斑斕的夢想,寄托著人生的前景,飽含這迷茫的苦痛,一切未來都醞釀於此時。以其“青春虛度無所成,白首銜悲亦何及”,莫如珍惜昭華,不負青春。
一代文豪魯迅先生棄醫從文,執筆為槍,在中國文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源於他青年時代認真學習、踏實積累,積澱人生的厚度。少年時,魯迅在私塾讀書,於桌上刻“早”字明知;青年時,魯迅在江南水師學堂習文,學習分秒必爭,成績位於榜首。彼時的魯迅正值青春的美好年華,他卻沒有沉浸在雪月風花中荒度時光。在學期間的他獲得學校獎品後立刻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閱讀寒冷難耐時,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裏嚼著,直辣的額頭冒汗。他用這種方法驅寒,堅持讀書,分秒不棄,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
協助劉備奪取荊益、建立蜀國、安定南中、北伐曹魏的諸葛亮年少時珍惜時光,對時間的充分利用奠定了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基礎。少年時代,諸葛亮從學與水鏡先生司馬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珍惜時間的他每天白天努力上課、整理筆記,晚上則借助星光研讀古書。每當學習疲憊之時,他便仰望星空,溫習舊知。如此堅持,他不僅對老師講述的知識掌握的非常紮實,也在仰望星空的過程中熟悉了天文星宿規律,增強了對天文規律的把握。司馬微曾說:“善學者、擅學者、惜時者,未有過之”正是因為年少時珍惜時光、勤勉努力,經過不懈的堅持後,諸葛亮終於成為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飽學之人。
主持編纂《資治通鑒》、曆仕四朝、政績卓越的司馬光青春之時更是惜時如金。他青年時在私塾裏上學的時候總認為自己不夠聰明,甚至覺得自己比別人的記憶力差。當其他同學讀了一會兒跑出去玩耍時,司馬光卻一個人留在學堂裏,繼續認真地朗讀和背誦,直到讀得滾瓜爛熟,合上書本能背的一字也不差時才肯罷休。此外,他還利用一切空閑時間,如騎馬趕路、夜裏不能入睡的時候,一麵默誦,一麵思考文章的內容。久而久之,對時間的高度利用使得司馬官積累頗深,在編纂《資治通鑒》時遊刃有餘。
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高爵,何處買青春?青春是一去不複還的美好時光。珍惜韶華,不負青春,莫等到“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時感慨生命的老去,莫等到“百歲落半途,前期浩漫漫”時後悔年少時的無為。珍惜時光,奮鬥青春,努力進取,踏實前行,願我們在時光從指縫間溜走、青春不再時,能夠無悔青春、不負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