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演員張衛健在一檔電視節目中說,把人生目標定為八十分就可以了,定得太高,往往會讓自己壓力過大,因為人生本就沒有什麼完滿,如果你又多得了二十分,那麼這二十分就算是對你的獎賞。有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想:人生匆匆,十分寶貴,一定要做到圓滿完美,這一生才算沒有白活。可是,流雲卷舒,溪流緩急,聚合離散,陰晴圓缺……這個世界就是由不完美構成的一幅完美的畫卷。所以,我們要學會接納不完美,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接納不完美,活出新的人生精彩。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她形象地完美的,並以自己的人生曆程給我們指明了方向:接納不完美。沉迷於舊上海的斑駁沉香中,她原以為一切都是完美的:高貴的出身、富裕的生活、依偎的戀人、讓人沉醉的燈紅酒綠。但是,繁華背後跳動著作家敏感的神經。所以,但那人離開後,她開始討厭這個世界,這個藏汙納垢的世界,這個不完美的世界。於是,她說:“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但縱然感傷,她還是留下了訣別信。她抬起了高傲的頭顱,自身奔赴美國,開始新的生活。盡管遭遇了挫折與磨難,但他沒有選擇逃避,而是選擇接納這份不完美的生活,微笑麵對。
接納不完美,解鎖新的人生意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漁翁靜靜垂釣,忘記人生的失意,忘記心靈的羈絆,處孤寒之界卻超然物外,履荒蕪之地而處之泰然。這不正是我們在麵對人生不如意是應有的境界嗎?直視不完美的人生,勇敢接受,勇敢麵對,付諸一笑。
接納不完美,汲取源源不斷的動力。貝多芬在音樂生涯中不幸雙耳失聰,這對於音樂家來說是毀滅性的災難。貝多芬曾多次自暴自棄,但心中那一堵堅硬的牆一直支撐著他。於是,他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在無形之中獲得動力和勇氣,在音樂之路上繼續走下去。正因為有了這份接納不完美的信念,他才擁有走下去的勇氣,才成為音樂世界的巨人。
接納不完美,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態度。我們接納不完美,其實就是給自己的人生加分,因為這種心態給幫我們開辟一條新的人生道路,汲取新的前進動力,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