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事結束後,趙雲率領二千幽並鐵騎向前繼續進兵,盡最大的能力營救被迫西遷的難民,同時也防備負責押送的西涼軍騎兵反撲過來。
黃忠則留下來與獲救的難民們進行溝通:“眾位,我等是幽州牧征北將軍黔陬候劉政帳下的幽並鐵騎,是奉命參加討董聯軍的部隊。”
“本將乃是荊州黃忠黃漢升,是幽並鐵騎中的一名校尉。過幾天李儒會率領二萬西涼軍騎兵從澠池縣追趕過來,形勢非常危急。”
人群中忽然傳來一陣哭泣求救聲:“黃將軍救救我等吧,西涼士兵嗜殺成性,發現他們折損了如此多的人手,一定會瘋狂報複我們的,黃將軍開恩救救我們吧。”
黃忠不禁暗歎一聲,難民中也有明白人,卻正好避免了自己苦囗婆心的勸說,也加快了轉移的速度。
“眾位,如今我軍已占領孟津渡口和小平津渡口,若眾位願意跟隨我等,可以從水路坐船或者步行至小平津渡口,沿途我等負責保護你們的人身安全。”
“若實在不願意也可不去,現在正處危急時刻,也容不得我等耐心勸說。好了,眾位自行選擇吧,不久後我等便要出發,願意隨行者跟著我等行走,不願者請自便。”
這些落在後麵的難民幾乎都是貧苦的平民和寒門讀書子弟,有權有勢有錢之人早已乘坐馬車過了函穀關。
隊伍中有些年青精壯男子也是極其憨厚誠實之人,因顧念家中親人才沒有爭先逃走,和家小們慢慢落在遷徙隊伍的後麵。
尤其是那些寒門讀書士子們,聽完後頓時激動萬分,這些年劉政的用人之道,在大漢境內幾乎人人皆知。
其不講究出身門閥,以才能撿選人才,是寒門士子最為推崇的仁君之一。
於是這些寒門士子首先倡儀隨軍轉移,人都有盲目隨眾性,大多數人都願意跟隨黃忠等人同行。
隻有少數在長安有親戚之人不願意,黃忠也不強求,任由他們徑直離去。
至於他們會不會遭到西涼軍將士的殘暴屠殺,黃忠也對此無能為力,佛還難救固執願死鬼呢?
黃忠安排年老體弱者乘坐船隻到小平津渡囗暫居,之後再轉移到孟津渡口或河陽渡口,到那裏就相對安全一些。
又把男性精壯編練成伍,用小車推著難民的一些財物,至於壇壇罐罐等雜物,一律舍棄不要,年輕壯婦們負責做飯,這樣以來行軍速度快了許多。
那些精壯男子見幽州軍不舍棄婦孺老幼,自然甘心聽從分派,一路上都爭搶著做事。
誰也不願意因偷懶被人看輕,讓早已轉移到小平津渡口的自家親人為自己感到恥辱。
直至第二日下午,黃忠等人才停止轉移難民,和趙雲一起率軍前去增援郭嘉所部。
郭嘉所部來到澠池縣西北的一處險要之地依山伴水紮下營寨,營寨紮得極大,分為東、西、北三個寨門。
每個寨門都插滿旗幟,上麵書寫著諸如“幽並鐵騎狼騎營主將張”,“幽並鐵騎虎騎營主將徐”、“幽並鐵騎忠勇營主將趙”、“幽並鐵騎彪騎營主將黃”、、、、、等字體。
又在山坡上用草紮成草人的模樣,前麵顯眼些的草人外麵罩上繳獲來的盔甲,手執繳獲來的各式武器。
後麵看不到的草人則罩上一塊麻布,手中拿著一根長些的棍棒,遠遠的望去這座大寨內最少也有二三萬人的規模。
郭嘉對此還有些不放心,不僅令人監視著投誠過來的兩大渡口原西涼守軍,還派出精銳斥候部隊格殺西涼軍的斥候,確保′增兵之計’順利進行。
李儒率領著二萬西涼軍騎兵不敢走洛寧縣向西的崎嶇小道,害怕別人依葫蘆畫瓢,給自己來個絕地滅殺之計,采取向北走澠池縣寬敞的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