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水力時代(1 / 2)

隨著石墨坩堝的研製成功,高爐的地基,和熱風爐的地基,也已落成。接下來,就是高爐與一應設備的建設了。

煉鋼的高爐,嚴格按照比例設計縮小到六丈高,相當於20米左右,差不多七層樓高。並在高爐旁邊建三座熱風爐。這高爐雖比不上地球上現代的煉鋼廠,動輒100多米高的大高爐,但在這科技工藝水平,相當落後的堯舜大陸,已經是相當高的建築了。

好在磚窯,水泥坊,還有李家坳山坳中的那條運輸通道,已經在前期已經落成。減少了大量的人力輸出。現在除了高爐,熱風爐等一應建築,就隻剩下後山與灰石礦的山路,還在建設中。

三十裏的山路,要想修成可通騾車的道路,單靠李家坳分出來的百來個人手,估計沒有兩個月,是完不成的。沒辦法,李家坳雖然以前是大族,定居汀州後也有些存銀。但這次大建設,已經將全族的存銀,全部花完了。隻能靠自家子弟來勞作,沒有餘錢來請工人。在這兵荒馬亂的年頭,能不餓著,就很不錯了,這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這高爐的建設,也是麵臨同樣的問題,紅磚,耐火磚,水泥都是自產的,不需要花費其他成本。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人手。

要想練出好鋼,那麼爐溫就得提升到2000度以上。而要達到如此溫度的高爐,聚溫、升溫的高爐尤為重要。還需要有熱風輸送。所以還需要另外建造蓄熱,和送熱風的熱風爐了。

熱風爐作用是把鼓風加熱到要求的溫度,用以提高高爐的效益和效率;它是按“蓄熱”原理工作的。在燃燒室裏燃燒煤氣,高溫廢氣通過格子磚並使之蓄熱,當格子磚充分加熱後,熱風爐就可改為送風,此時有關燃燒各閥關閉,送風各閥打開,冷風經格子磚而被加熱並輸送到高爐裏。

全族才二百六十八成年人,加上這幾年新出生的幼兒,也才三百餘人。而青壯年,總共才二百餘人。分了一半去修山路,再去掉三成在水泥坊和磚窯,就隻餘四十餘人建高爐。

麵對這個嚴峻的問題,李皓峰也是絞盡腦汁,苦思冥想。終於讓他琢磨出來一條新思路:“之前的思路,一直都停留在了,現在是科技落後,沒有電力為動力的高科技機械,工業生產力低下的時代。一切都還停留在人力資源時代。對啊,一切的根源,還是在動力係統,和機械化的設備啊。之前不就是因為這些問題,才造水輪車的嗎?自己造的水輪車,可不是最原始的水輪車,隻能用於灌溉和進行簡單的拉磨等勞作。自己設計的水輪車,可是結合了一千多年後的水輪發動機的原理,製造出來的。比原始的水車,效率可是提高了百倍不止。我怎麼把這茬給忘了?”

想到這裏,李皓峰緊皺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搖頭自嘲一笑,自言自語道:“嗬嗬,還是鑽牛角尖了。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環,現在咱們有水輪車了。”當即,快步來到木工坊,找到大堂叔李泓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