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皓峰院中站定,調整好呼吸後,雙眼猛然睜開。頭頂向上一領,一吸,一呼之間,雙腳十指扣地。勁力從腳跟傳到小腿,一路纏繞向上到腰間。身體輕輕一擰,勁力便已到達肩膀。隨即左手成掌,向前探出,右手從體前向下畫弧,按掌於丹田處。身體微蹲,右腳向後撤步,尾椎骨虛坐後腳腳跟上方。頭頂百會,於脊柱,尾椎,腳跟垂直,形成一條直線。“搏拳”起手式,形意三體式。隨後,每次進退,閃展之間,都是以太極呼吸吐納,及勁力纏繞的特點為導引,又以少林拳法的軲轆身法,滾進滾出。出手間,時而凝重如山,時而輕盈如羽,或拳或掌,或肘,或膝,身影翻飛。“嘿,哈,威!”打到最後,李皓峰全身舒暢,不由得吐氣開聲!
站定,深吸一口氣,雙手抬起,由眉間向下虛按至丹田,緩緩吐出一口濁氣。李皓峰感覺到久違的舒暢,李皓峰嘴角上揚,露出一絲微笑。這種感覺,好久沒有出現了。稍作調整,李皓峰雙腳站定,又開始了拳術練習。
之後的一個月,李皓峰每天上午都要行拳兩個時辰,下午兩個時辰。每天的拳法練習,讓李皓峰的身體素質提升的更加快。同時,飯量也更加大了。尤其是到得第二十五天以後,李皓峰練拳如癡如魔。
直到這天,李皓峰正酣暢淋漓的練拳時,忽然,李皓峰,眉頭微微一皺,仔細感受著自己的身體,忽然感覺不對,略一沉吟,隨即一掌向院子裏放著的一塊青石磚打去。“啪嗒”隻見足有五公分厚的青石磚,應聲裂開,這是暗勁?!
怎麼回事?上一世練出暗勁,還是在將各派武學融會貫通之後。這一世,在真正意義上的練武時間,才有一個月。一個月的時間,竟然能練出內勁,這令李皓峰疑惑不解。
難道,真的如上一世那些穿越裏所說,古今的天地靈氣不同,才會導致武道的變革?
想來應該是了,古代天地靈氣充沛,於習武者大有裨益,不用怎麼刻意修煉功法,就能氣力大增。如若有好的修煉之法,更是力大如牛。所以,因為靈氣充沛,通過吸收天地靈氣,就能夠最大程度的,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所以,古代武道,以打煞煉力氣的為主,不需要太多的招式。任你招式多精細,我一錘子砸下來,足有六七百斤重,擦上了就傷,碰著了就成肉泥。還需要練啥高深武學?所以有一力降十會的說法。
古書記載的那些古代名將,也大多以力氣大聞名。所使兵器,動輒一兩百斤重,各個都有擒牛縛虎之力。唐宋時期,則是武道最後一代鼎盛之期。各代名將,如李元霸,秦瓊,程咬金,層出不窮,青史留名。
直到唐宋以後,天地靈氣變少,就難再有力氣逆天的人出現。而現代有史料記載的武學,也基本上是自唐宋以後,才出現的。也就是說,天地靈氣變少後,人類無法直接吸收天地靈氣,提升功力。所以通過十數代的武人,不斷的摸索研究,才創出了各種修煉功法!這些記載,在現代人看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覺得都是誇張杜撰!如今看來,還真有其事。
如今李皓峰,身在處於古代的平行世界。天地靈氣充沛,而他所創的“搏拳”,所蘊含的呼吸吐納之術,能夠直接吸收天地靈氣,壯大自身。所以才一個月的時間,李皓峰便成了內勁高手。
這一發現令李皓峰興奮不已,在上一世,缺乏天地靈氣,李皓峰都能自成一派,成為一代宗師。那這一世,天地靈氣充沛,李皓峰,又能達到什麼程度呢?想到這裏,李皓峰雙眼發亮,對未來充滿了渴望。
“看來,我的訓練計劃,需要重新製定了。”想到體內產出的這一絲內勁,李皓峰,心中火熱,一時間,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