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改調赴京(1 / 2)

萬曆九年臘月初八,戊戌日

三九天的北京城夜晚死氣沉沉,屋簷下凍結著一片晶瑩的冰錐堅挺如常。紛紛揚揚的大雪從空中緩緩飄落,給整座皇城覆蓋了一層厚厚的銀白。似乎連空氣都被凍住了,巡夜的五城兵馬司連連打著噴嚏,股股熱氣從嘴裏噴射,彌散到空中就化為一團虛無的氣泡。

不過是一更天的時間,北京街坊早早便歇了燈火。詭異的安靜充斥著大街和胡同,唯有皇宮方向還亮著一點餘光。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皇後王喜姐在四天前剛剛生下了一位公主,帝國皇帝朱翊鈞有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女兒。

小公主被自己的父皇取名為朱軒媖,這個女孩的降臨讓整個帝國都為之欣喜。帝國的禮部官員從北京發出了一道道國書,它們穿越山海,縱橫南北。去往緬甸,安南,八百大澱,朝鮮等等鄰國,隻為傳達皇帝心中的喜悅之情。

或許是感覺餘韻未足,皇帝又下了詔書,在北京舉辦了盛大的廟會和典禮,就連官員們都得到了豐厚的賞賜,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要知道在皇帝的爺爺在世的時候,嘉靖皇帝時期,官員們通常都很窘迫。

而之所以能如此大方,北京城裏就是個孩童都知道。全都是帝國皇帝的老師,已經步入暮年的張居正,以及他的政治搭檔,宦官馮保的功勞。

“你!給我站住,幹什麼的,可有路引?”南城兵馬司副指揮遠遠的就看見大道上一個孤單前行的路人。

此人身背行囊,頭戴黑紗簷帽,一身白衣裹體。雖然看不清麵孔,但是從肩膀上扛著的柳葉刀來看,自然是某個衛所裏的軍戶。

而副指揮之所以口氣如此嚴厲,不外乎要在這大冷天親自帶隊巡邏。京城最近不太平啊,這不是給興頭上的皇帝添堵嗎?受了氣的副指揮對刑部和兵部的官員隻能忍氣吞聲,但對一個不知名的小卒,副指揮還是能嗬斥嗬斥來發泄下怒火的。

行者將自己的路引遞給了副指揮,上麵簡短的寫著幾段字:今有倒馬關禦守千戶所刀牌兵調往北京錦衣衛北鎮撫司,姓名王冰,年十九,祖籍順天府大興縣,所攜衛所軍刀一柄。

“我還有兵部尚書戴大人的調令,大人要不要看一看?”這個名叫王冰的青年拉了拉頭上的簷帽,人們更加的看不清他的樣子了。

麵對這聲略帶調侃意思的問話,副指揮竟然隻能以笑臉陪襯。遞回路引的同時還極其奉承的說道:“哪裏哪裏,兄弟你見外了。我不過是奉命巡城,兵部的調令大可就不必看了。”

王冰聽後,與副指揮寒暄幾句便走了。然而副指揮卻是驚得兩頰冒汗,作為久居北京的官員,他自然知道從祖籍上看,此人應當是皇後的娘家人。幸好是改調的錦衣衛,若是“傳升”,這王冰當著自己的麵拿出聖旨,自己豈不是要跪在雪地裏聽著他念字?

想想這大雪紛飛的夜晚,跪在雪地裏誰受得了?不過話又說回來,自從成化皇帝,正德皇帝之後,“傳升”錦衣衛的事情是越來越少。直到本朝,兵部都給事中終於向皇帝奏請,以“皇帝禦極聖政維新,革除百弊”為理由,“甲武職非軍功不升,尤錦衣非他衛可比”為幌子,去除了“傳升”的習慣。想到這裏,副指揮倒是欣慰的笑出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