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園藝大賽總決賽(四)(2 / 2)

掌聲再次洶湧如潮,一浪接一浪,宛如火山噴發,不可遏止!

在海潮一般的掌聲中,那名銀須銀發的老者步伐穩健地走上了舞台,主持人朱佳非常乖巧地跑過來,攙著老人來到了舞台一角專門為甄老安排的一把椅子上坐下,然後快步走到舞台中央,十分激動地喊道:“觀眾朋友們,觀眾朋友們,甄老隱居多年,相信還有許許多多的年輕人不曾聽聞過他老人家的事跡,在這裏,我覺得非常有必要隆重介紹一下老人家的生平。”

說著,朱佳就掏出了一張不知何時準備的紙,以極其順溜清麗的普通話,快速念起了甄老的簡曆,字字鏗鏘,如珠如玉。

“甄老,名諱甄逸賢,現年102高歲,1908年8月17日出生於江南省桉江市,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923年7月,進入國立中央大學附設專門部學習園藝學。1928年畢業後升入該校農學院園藝係繼續學習。1930年畢業,獲農學學士學位。同年,甄老考入桉江大學(當時由米國基督教會主辦)就讀研究生,1931年,他抱定振興中華農業的宏願,矢誌園藝,赴米留學,該年秋考入米國俄勒岡州立大學,1933年獲園藝學理學碩士學位。之後,又先後到米國洛杉磯加州大學、佛羅裏達大學、密執安州立大學的研究院繼續深造,1940年獲園藝係哲學博士學位。

在米國求學的六年中,他充分利用米國圖書館的豐富資料,廢寢忘食,如饑似渴地吮吸園藝科學知識,積累了大量的摘要卡片和論文報告資料。他不滿足於書本知識,經常參加米國園藝界的各種學術會議;參觀訪問了米國許多大學、農業院校和科研機構;拜會了國際花卉分類權威施文格利博士,世界著名園藝學專家貝利貝塔教授,著名植物生理學家克萊勞斯教授等,掌握了米國不同氣候區域的園藝生產及園藝科研情況。他還特別注意了解南部亞熱帶地區果樹引種栽培經驗及引入外國植物的檢疫隔離方法和設備。這對他以後在江南、四川、雲南等地致力於引進、培育國內外優良珍稀果樹和重視植病檢疫起了重要的導向作用。

甄老留學米國期間,正值日本侵略者侵華之時,他時刻關心祖國的命運,經常參加芝加哥大學中國留米學生會組織的抗日愛國運動,如‘一碗飯’募捐、遊行、救國演講等等。

1940年,桉江大學函請甄老回國工作。由於他在園藝學方麵學有所長,米國著名的貝克·湯姆植物研究所挽留他在該所工作,並給予優厚的待遇。但是依然堅定要回到中國。

甄老身在海外,魂係華夏,1940年8月底毅然從米國回到母校桉江大學,任該校農學院副教授和柑桔試驗場主任。當時正值抗日戰爭之際,桉江大學暫遷四川。

在抗日戰爭時期極其艱苦的環境中,他和同事們堅持教學和科研,經常給青年作學術報告,傳授科學知識。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桉江大學重新遷回江南省省會,並與一同遷回桉江的國立中央大學合並,成為國立浙海大學,甄老便在該校擔任教授和園藝係主任。1963年兼任江南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所長等職。

幾十年來,甄老潛心園藝科學的教育與研究,桃李滿天下,培養了數以千計的園藝人才,就連我們省委吳書記也曾經是甄老的學生!

甄老一生撰寫科學論文近百篇,還承擔了《中華果樹誌》副主編和《中華農業百科全書·果樹卷》、《中華園藝辭典》等書的主編工作。他酷愛園藝事業,取得了多方麵的成就,受到了園藝學界的尊敬,1956年被推選為中華園藝學會江南分會理事長,連任30年之久(1987年以後,改任該會名譽理事長);1978年又被推選為中華園藝學會副理事長。1984年江南植物生理學會成立,甄老被推選為名譽理事長。80年代以來,他先後被聘為江南食品學會、江南工程教育學會、江南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桉江農業科學研究中心等單位的顧問。他在園藝科學的研究和發展園藝生產方麵所作的貢獻,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1958年至今,一直擔任中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南省第二、三、四、五屆常務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