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的傳說亙古久已。神仙思想淵源流長,古籍中的“神”字,內涵相當豐富,既包含有“超自然力”,人們難以預測、駕馭者謂之神,如《易》曰:“陰陽不測之謂神”,又曰:“唯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又有精、氣等謂之神
如“子曰:‘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劄記·祭義》)“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智之精氣謂之鬼。”(《劄記·樂記》注)還有長生不死者謂之神,如《家語》曰:“不食者,不死而神。”《山海經》中則記載有“不死之山”、“不死之藥”,“不死民”等。可見,中國古籍中的“神”既包含先天神靈,也包含有精、氣謂神和希求不死之願望。而神仙之說,究竟起於何時?據考十三經中無仙字,《道德經》五千言亦無仙字,足征“神仙”一詞不見於春秋之前。春秋時已有“古而不死,其樂若何?”(《左傳·昭公20年》)之討論,戰國時,有人獻不死藥於荊王和“客有教燕王為不死之道者”,表明神仙思想之萌發。而《莊子》書中則描述了各種神仙人物,有真人、至人、神人、仙人等。與此同時,從戰國齊威王、宣王及燕昭王,以至秦始皇、漢武帝三次大規模地遣使往勃海中尋覓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索取不死之藥。
統一的大秦帝國在鑄十二金人,派人往東海仙山求藥。。。。。種種跡象表明著一些不為認知的事?
敢問,世有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