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雜言(1 / 1)

生命彌足珍貴,卻短暫而匆忙,任你山林隱士,販夫走卒,抑或通明賢達,帝王將相,均難以逃脫死亡的召喚。對生命稍縱即逝的恐懼,驅使著普天生靈修真問道以求翻轉宿命。

浩瀚宇宙孕育元氣,使日月以經天、使江河以行地而冶煉諸界。天澤萬物,譬如星辰躍空、遊雲悠浮、電閃雷鳴,諸般景象亙古長存。地育眾生,譬如草木經春生、夏榮、秋枯、冬滅四相,次年依舊萌發,生生不息。

天地之道長存,人道亦可效法。如人之生養由精氣所聚,若氣守而不離其身,亦可得鬆喬龜鶴之壽。《逍遙遊》曰:“楚之南有冥靈,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千年玄龜五色俱備,懂世間言語,辯善惡吉凶。《淮南子》曰:“鶴壽千歲,已極其遊。”千年之鶴“憩青田,飲瑤池,遊紫府,餐琅玕。”故成仙家之騏驥。神鳥鳳凰每五百年集香木自焚,次日羽翼豐滿,浴火重生。古之老聃、彭祖稟受天地異氣,揚清遏濁,通曉神鬼顯隱之秘,或興雲起霧,或登虛躡景,履清波而步伐輕盈,蹈烈火而不被灼傷,與天相相始終,延壽無極。以此觀之,長生之說並非虛語空文。

遠古時,天地昏曚不生萬物,唯有一元精氣遊蕩其中。至盤古開天辟地,清輕上騰,化日月星辰謂之四象;重濁下凝,成水火山石土謂之五行。天清地爽,陰陽交融,這一元精氣得一絲靈昧身化三清,即為道也。

道者,自然也,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道性使然難以盡言;道者,變化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不生不滅無始無終。天之道,運行日月,至仁至誠;地之道,陰陽抱合,長養萬物;人之道,謂心意神變化之道,明悟修行,以求真我和長生。

天性純正,素來不厚此薄彼,人之賢明愚笨、美麗醜陋,均非修真取舍之要義。譬如目至明,形不可畢見,耳至聰,聲不可盡聞,世間萬物紛紜自有其規律,影與形隨行,歡愉與傷感相伴,情隨景遷本就是自然法則。

論及修真,旨在胸懷玄暢。領悟自然,不以雜音充塞耳目;動靜節製,不拘泥形體損傷思慮;褪祛雜念,不受功名利祿外事所累。觀天像之微妙,窺星鬥之盈縮,置身於虛無之間,可領悟渺藐空闊的長生之道。

然而縱觀古今,有多少肉眼凡胎一葉障目,懶於求學惰於自悟,僅以狹隘的視野臆測長生之事,猶喜數黑論黃,貶抑潛心修道之人;舐皮論骨,踐踏長生之至道。其沉迷在情欲美色中談笑風生,卻質問長生之真假。其苟且於榮華富貴裏指手畫腳,卻慨歎長生之無望,殊不料到頭來唯覺日月匆匆,衰老和死亡相約而至。

[從正文中剔除的部分內容,供諸君一笑。求收藏、推薦、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