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夢裏尋她千百度 第七十章,繈褓之嬰(終)
林語堂(1895年---1976年),1895年出生於福建一個基督教家庭,父親為教會牧師。1912年林語堂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係,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係主任。
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並在《語絲》上發表第一篇文章《論士氣與思想界之關係》。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寫雜文,並研究語言。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出版《大荒集》。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凋”的小品文,成為論語派主要人物。
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風聲鶴唳》《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藝術》,在法國寫《京華煙雲》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將孔孟老莊哲學和陶淵明、李白、蘇東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學作品英譯推介海外。林語堂是第一位以英文書寫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也是集語言學家、哲學家、文學家於一身的著名學者。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47年,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誌。1966年,定居台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3月26日,去世於香港,四月移靈台北,長眠於故居後園中,享年八十二歲。[1]
編輯本段
創辦刊物
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
1934年創辦《人間世》
1935年創辦《宇宙風》
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誌
編輯本段
個人作品
小說
《瞬息京華》(Moment in Peking),又名《京華煙雲》,鬱飛譯,1991年,湖南文學藝術出版社
《風聲鶴唳》A Leaf in the Storm
《賴柏英》
《朱門》The Vermillion Gate (1953)
《啼笑皆非》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1947年(5版),商務印書館
《唐人街家庭》
《逃向自由城》
《紅牡丹》
散文和雜文文集
《人生的盛宴》
《吾國與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又名《中國人》
《剪拂集》,1928年,[上海北新書局]
《歐風美語》,1933年
《大荒集》,1934年,[上海生活書店]
《我的話》(第1卷,又名《行素集》),1934年
《我的話》(第2卷,又名《拙荊集》),19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