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1 / 2)

在一陣清脆的鬧鈴過後,李行從睡夢中醒來,時間是2013年2月27日早上7點。李行1989年9月9日9時9分出生,他又有個小名叫“小九“拒說這小名還是一個道士給他取的,說九是他的幸運數字。晃了晃腦袋,趕走腦中紛亂的思緒,李行立馬起床刷牙洗臉,今天要去一個公司麵試。李行大學畢業都大半年了,畢業之後就回了贛州。

在這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租房都租了大半年了,去年夏天畢業,現在年都過完了,一直都沒找到好工作,都快要山窮水盡,沒米下鍋了。畢竟不是名牌大學生,又沒有深厚的背景,就業的壓力還是好大。匆匆忙忙吃了一點早餐,李行趕緊擠上公交向麵試公司趕去,生怕遲到又錯過這次機會。

公司是在一棟寫字樓裏,趕到公司樓下已經7點50多,約好的麵試時間就8點10,這會正趕上早上上班高峰期。一大堆人在等電梯,等到電梯來到一層,李行也擠了進去。等電梯開始上行時電梯裏以已經擠滿了人,各種各樣的異味鋪麵而來,李行直感到一陣呼吸困難便失去了意識。

等到李行清醒過來一睜眼,已經是在醫院裏了,坐在自己旁邊的是從鄉下趕來的爺爺和奶奶。聽奶奶說自己在電梯暈倒後是一個好心人叫的救護車送到的醫院,醫院再聯係的爺爺,然後爺爺奶奶才趕來照顧李行的,好在一番檢查之後沒什麼事,就是身體虛弱要靜養。

其實這也是老毛病了,李行從小身體就不好,都見怪不怪了,隻是工作又沒著落了。這才過完年從老家過來估計又要打道回府了。李行辦好出院手續收拾好東西就跟打算跟爺爺奶奶回老家休息幾天,就不回自己租房了。李行從10歲開始就跟爺爺奶奶生活,爸媽都是從事考古工作的,十三年前去參加一次考古工作後就再沒回來了。而爺爺是在老家鄉下當小學老師,奶奶在家幫別人做點零活。十幾年來爺孫3人就這樣過著平靜而又平凡的生活。

坐在回鄉下的巴車上,李行心猿意馬一句話都沒說,在想著怎麼樣找份好工作,怎樣發家致富,怎樣走上人生鼎峰讓爺爺奶奶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奶奶見狀以為李行是因為工作失利而鬱鬱寡歡連忙安慰道“小九啊,工作的事慢慢來,不著急啊!要是沒錢了跟奶奶說,我給你拿,奶奶有錢啊“李行看著奶奶關心的眼神連忙道“奶奶,我沒事,我還有錢,我一定會找到好工作的,你就放一百個心吧!“

回到家裏,李行拎著行李走回自己的房間,行李一丟,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幾十年的老房子,老舊的天花板都感覺快掉下來了,靠爺爺一個人的工資和奶奶做零活的收入能把李行供到大學畢業就相當不容易了?隻是爸媽這些年到底哪去了,還活著嗎,如果還在世為什麼又不回來找自己和爺奶奶奶奶呢?為什麼對我們不管不顧呢?至少有他們在,家裏不會這麼窮,爺爺奶奶也不會這麼辛苦了。想到這裏李行一個翻身爬起來,翻箱倒櫃找出了一本舊相冊,裏麵都是爸媽及自己小時候的相片,對父母都快沒印象了。

李行從頭到尾把相片翻看了幾遍,便了無生趣.李行打算去找爺爺問下爸媽的事情,於是他便向爺爺的房間走去,走到一半他還是轉身走開了,爺爺常年老師,平時都比較的嚴肅,李行內心還是有點怕爺爺的,還是找奶奶好,保險一點。

李行找到奶奶正在廚房忙著做飯的奶奶向她問起了爸媽的事情,但是奶奶也是什麼都不知道。但是最後奶奶一拍額頭說爸媽當年臨走前留有一封書信給自己,說必須等李行長大後才給他看。

於是奶奶翻箱倒櫃打到一個泛黃的信封給到他行手中,信封口是封著,但不知是時間太久還是什麼緣故封品已經有點開裂了。估計是用槳糊封的,時間過得久了,漿糊都枯掉了,但可以看得出這信封爺爺和奶奶應該是沒打開看過……

事情要從1988年說起,那一年李行的父親李涵和母親王小清跟隨團隊去往鄱陽湖附近做考查。在考查結束後,他們團隊由於人員來自不同的機構,便各自陸續地離開。最後隻剩下李涵和王小清以及另外一個外地一起同行的同事留在營地,說是同事也談不上,因為在這之前他們根本就不認識。

營地是通過上麵領導請求當地相關部門安排的,畢竟是跟隨專家一起來的,李涵是因為對古文字略有研究才和妻子一起跟隨考察。當天晚上下著小雨,王小清在一邊收拾東西一邊跟李涵抱怨道“咱們都結婚四五年了,還是沒懷孕眼看都要三十了!哎!“李涵急忙安慰道“隻是緣分還沒到,放心吧沒事的,注意身體,調整好心態就會心想事成,快別忙了,睡吧,明天還得趕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