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豁然開朗2(2 / 2)

李仲聞點點頭:“可以這麼理解。語言和文字的出現,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裏程碑式的發明,正是因為語言的出現,人類的思考才有效地轉化成為了記憶。”

“這樣來,語言對人類的記憶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了。”

“是的,語言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如果沒有語言,我們的很多意識是無法形成有效的記憶的。例如我們的嗅覺就是如此,你突然想起某種氣味,但是卻有不上來,在大腦中也無法模擬出這種氣味到底是怎麼樣的,隻有在再次聞到某種氣味之後,你才能是這個氣味。當然,前人已經給我們發明了一些詞彙,例如辛辣,玫瑰清香等等,如果沒有這些詞彙,大腦裏麵就想不起來這種氣味的特征,這就是語言對記憶的作用。味覺、視覺以及內部器官想要表達的那些意識都是如此,這些記憶都都是符號式的,是抽象的,模糊的,概括的。”李仲聞被韓風引發了談性,一口氣將自己在這方麵的理解給闡述了出來。

實際上,這些理論是他在研究人工智能的過程中而得出的。

模糊的記憶?

李仲聞的話讓韓風也是一驚。

見韓風似乎對自己的這個法很感興趣,李仲聞繼續道:“實際上,人類的語言,是一種對自然界萬事萬物的高度概括,並不是像計算機那樣進行完全複製,記憶也是如此,人的大腦容量雖然巨大,但是也無法將人的一生所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所有信息都保存到大腦裏麵,當然,也不是截取其中的一段,像拍DV一樣拍攝到大腦裏麵,而是經過大腦生的過濾機製,有選擇地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抽取,最後整理成記憶保存下來。我認為,這是計算機和人類最大的區別,像現在這樣,那些模擬人類的機器人,在邏輯計算方麵的確已經做得很不錯了,但是它們對外界的信息,完全一點不落的保存下來,完全沒有概括,抽取的這個動作,我認為很難產生真正的意識和智能。”

雖然並不是搞計算機的,但是李仲聞教授對神經網絡方麵的造詣頗深,自然對模擬人工智能這個課題也非常感興趣,畢竟,這個課題並不隻是計算機學家在進行,也是生物學家的研究領域。

李仲聞的話,在韓風的心底翻起了翻巨浪,他突然發現,自己又一次鑽進了死胡同,一直在用慣性思維思考問題。

人腦對外界信息,的確是經過自動過濾過的,而且這些信息,往往都是全部信息的重心。

韓風想起之前自己看到的一篇關於人的眼睛的文獻,其中就有提到,人的眼睛對外部世界的反映,並不是外部世界的一個完全鏡像,而是經過加工後的結果,大腦會自動選擇最關鍵的信息進行呈現,這些信息往往是經過高度概括夠的,而對那些次要的圖像信息,則進行模糊處理。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自己伸出手指,慢慢地從眼睛前移過,我們隻能大約看清手指的形狀,判斷出手指移動的方向,但是對手指的具體細節卻沒有任何印象。如果這個時候,你閉上眼睛,大腦則會自動將手指的移動軌跡給補全上來。

記憶原來是模糊的,高度概括的!

韓風想到了一個可以讓自己的腦盤存儲信息翻倍存儲的新思路,按照這種思路,雖然腦盤的容量沒有增加,但是保存的信息卻可以極大的增多,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就相當於是擴充了腦盤的容量。

韓風真正領略了一句話——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