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無妄之域\’(1 / 2)

除了機甲外,飛船上的其他技術都是在中級文明技術科技樹以下的一些內容。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這艘飛船的能源係統,除了傳統的光能捕捉轉換係統,也就是太陽能係統以外,還配備了可控核聚變裝置。

這點,讓包括楊宇在內,不管是前麵來的科學家還是後麵從藍星前來支援的科學家都興奮不已。

盡管楊宇馬上就要解鎖三級係統技術了,那裏麵也有可控核聚變引擎技術。

但這並不代表楊宇就看不上現在的這個飛船所自帶的可控核聚變裝置。

藍星上的很多人都知道,目前主要的幾種可控核聚變方式主要有:超聲波核聚變、激光約束(慣性約束)核聚變、磁約束核聚變(托卡馬克)。

除此之外還有人提出冷核聚變、重核聚變等方式。

而據楊宇所知,實現可控核聚變的方式遠遠不止這些。

在宇宙中,無數種族發明了很多可控核聚變的實現方式。

當然,這其中肯定也有以上幾種方式。

而每一種實現可控聚變的方法實現之後的能量轉化效率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限製著很多文明的發展進程。

有些文明靠著高效率的可控核聚變實現了很多的彎道超車,比如有些可控核聚變裝置能量轉化率很低。

那麼,他們所發明的一些用於星際航行的引擎技術就會受到限製,航行速度很慢,這樣大航海的進程就會受到阻礙。

文明的發展,自然是非常的緩慢。

而有些文明運氣比較好,找到了正確的道路,所實現的可控核聚變能量轉化率很高,文明的發展就會很順利。

當然,如果這些文明又發明了一種更高效的新能源,比如反物質核心反應堆裝置等的話。

那麼,自然也可以實現彎道超車。

而楊宇感興趣正是這艘飛船所使用的核聚變裝置的實現方式。

雖然,係統以後三級技術解鎖之後提供的是一種能量轉化率很高的核聚變。

但是,這也不是什麼好事。

不管是建造難度,還是成本都超出傳統核聚變很多。

據楊宇觀察,這艘飛船的核聚變裝置所使用的正是比較傳統的慣性約束方式,而這種方式的製造難度,成本什麼的相對係統提供的核聚變來說低了很多。

由此可見,這艘飛船雖然等級達到了中級文明的程度,但是估計也是墊底的。

那麼,如果楊宇研究出這艘飛船的核聚變實現方式的話,在未來建造出新型大型飛船探索宇宙的時候。

在一些能量需求較低的情況下,完全可以用這種供能方式取代,可以大大的降低成本。

而飛船呢,就可以使用係統提供的核聚變裝置以及引擎技術,來快速發展和擴大。

除了核聚變和機甲以外,飛船的其他地方倒是沒有給楊宇多大的驚喜,很多技術和係統三級解鎖之後的技術差很多。

就連飛船使用的重力方式也一樣逃脫不了旋轉重力的方式。

以飛船300多米的寬度,在飛船中段的區域,旋轉重力艙就僅僅的貼在飛船表麵的軌道旋轉。

和‘精衛號’以及天工的區別也就在沒有那麼多的支撐通道而已。

不過,誰叫人家提醒龐大的,300多米的寬度,在重力區域的直徑更也是達到了3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