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中俯瞰,夜晚的海城就如同是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流光溢彩的霓虹燈折射出迷幻的色彩,讓人不由自主沉迷其中。
作為沿海地區第一批對外開放的口岸城市之一,三十多年以來,海城一直以一種令世人驚歎的速度在發展,造就了一個舉世聞名的夢想之城。
所謂的‘海城速度’也一度成為了天朝改革開放的標誌性詞語之一。
無數的人潮從五湖四海湧向海城,他們懷著各式各樣的夢想在這座巨大的鋼筋水泥森林中打拚,揮灑自己的汗水、淚水乃至生命。
有的人,成功了,成為了這個城市的菁英份子,成為了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的新主人,開始用一種審視、挑剔的眼光,看著那些和曾經他們一樣的後來者。
但是,更多的人,在付出一切之後,依舊兩手空空,最後隻能黯然神傷地離開這片隱藏噬人怪獸的叢林,再也留不下任何痕跡。
曾經有一位歌星寫過一首歌《海城、海城》,講述的就是在海城漂泊的異鄉人無奈掙紮的情形,極大地觸動了海飄們的心靈,很是流行了一段時間。
高樓背後有陰影,霓虹燈下有血淚!
正所謂,光明和黑暗是一體的。
海城光鮮亮麗的背後,是無數普通人血汗澆築而成。
…………
剛下過雨的街道上彌漫一股塵土的味道,空氣之中的清涼多多少少減弱了空調排氣扇和汽車尾氣帶來的熱浪,讓騎著自行車的段磊感覺到輕鬆了許多。
爬上了橫跨在海河兩岸的海河新橋,段磊用腳支起了自行車,伸手用幾乎濕透的t恤衫擦了擦臉上滾落的汗珠子,稍稍喘口氣。海城靠海,不過特大城市所特有的熱島效應還是讓海城的氣溫居高不下,現在已經九月份了,但是依舊熱浪滾滾。
在新橋的中央,段磊遙望遠處那些燈火輝煌的建築,深吸一口氣,腳下一使勁,破舊的二手自行車發出不堪重負的聲響,一溜煙衝下了橋。
段磊是海城大學農學院大三的學生,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他從大一開始就打零工,發過傳單、幹過促銷、做過家教、在學校圖書館做過管理員,……,一般在校大學生能做的兼職他幾乎都幹過。這個學期開始,段磊通過學校老師的關係,在一家園藝公司找到了一份比較穩定的兼職,待遇還可以,美中不足的是上班的地點距離學校有點遠。
海城大學坐落於海河南邊的平原上,而段磊打工的園藝場卻坐落在海河北邊山丘的腳下,兩者之間距離頗遠。為了節省下兩次換乘公交所花費的四塊錢,段磊每次上班都會騎上自己那輛丟在宿舍樓下都不會有小偷推走的n手自行車,到十幾公裏之外的園藝場打工。
這年頭,大學擴招得很厲害,遍地都是本科生,畢業即等於失業的現象自然沒有什麼稀奇,大學生就業的壓力並沒有媒體宣傳的那樣樂觀。雖然現在才大三,但是段磊知道自己不是富二代,更不是官二代,也沒有條件繼續讀研,要很早就為畢業後找工作未雨綢繆才是正理。
段磊在海城大學農學院裏學的專業是園藝學,到園藝場去打工,也算是學以致用,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當然了,不菲的薪水也是段磊能夠一直堅持下來的重要原因。
從海城熱鬧的大街小巷穿行而過,摩天大樓流光溢彩的霓虹燈、巨大的液晶屏上光鮮亮麗的明星還有海河上燈火輝煌的遊輪逐漸被段磊拋在身後,沿著有些昏暗的林蔭道,他慢慢地接近了海城大學的範圍。
這幾年,高校合並的趨勢是越來越明顯,海城市為了打造所謂的‘全球一流高校’,把海城大學、海城醫學院、海城農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等等七八所高校合並在一起,組成了新的海城大學。為此,海城市政府特別在海城郊區的荒灘地上劃出了一大片區域,開始修建了規模巨大的大學城。
海城大學的興建,讓原本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海城郊區變成了香餑餑,嗅覺靈敏的商人蜂擁而來,在短短的一兩年之內,形成了一種畸形的繁榮。
自從海城大學的本科生開始在新校區上課之後,在學校西邊的側門附近的一條馬路上,就自發形成了一條夜市街,成為學生們的最愛。
每當夜幕降臨之後,無數的攤販就如同是雨後春筍一般,在原本空曠的道路上冒了出來,轉瞬間就把清冷的馬路變成了一個熱鬧的夜市。在這裏,學生們可以找到物廉價美的生活用品、能吃到各地風味的小吃宵夜、各種小工藝品甚至還有最新的山寨數碼產品,……。也正是這條夜市街的存在,讓海城大學的學生們晚上有了一個很好的休閑去處,不用每次都要搭很久很擠的公交車到市中心。
不過,學生們喜歡並不代表著轄區的派出所、城管局等等單位願意看到這條夜市街的存在。
夜市街上的攤販都屬於占道經營,一旦結束營業,大部分的攤主都會留下大量的垃圾,給環衛工人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另外,這些無證經營的食品攤販大多沒有衛生許可,衛生條件相當差,其中存在著相當的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