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機的廣泛使用刺激了煤炭生產的發展,同時也促使煤炭生產中更多地使用蒸汽機。去年,根據各地煤礦數據統計,齊國煤炭的產量已經超過1600萬噸,達1640萬噸。而這個時期,英國的煤炭產量大概在220萬-250萬噸左右,法國不到30萬噸。
至於在黑色冶金業生產方麵,齊國也在當今世界處於遙遙領先地位。1682年鋼鐵產量便已突破300萬噸,達到315萬噸,其中鋼產量180萬噸。這個規模約等於世界上所有國家的鋼鐵生產總量的三倍。
在冶金生產中,齊國不僅在產量方麵處於絕對的領先位置,而且在生產技術方麵也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家。在四十多年前,齊國已完全摒棄了木炭冶煉生鐵,采用焦炭冶煉,而其他國家中,木炭煉鐵仍舊占著統治地位。
與此同時,齊國在煉鐵和煤炭生產方麵出現和采用了很多新的技術和發明。例如,在煤的開采中使用鑿井機、曳運機、蒸汽抽水機、安全燈等;煉鐵在采用煤或焦炭煉鐵的同時,利用鼓風設備使爐火不斷地燃燒,發明了攪拌法和碾壓精煉法,提高了煉鐵的效率和質量。
紡織、冶金、煤炭成為齊國在產業革命中建立起來的三大支柱工業,為帶動其他部門的發展以及促使齊國成為未來的“世界工廠”奠定了基礎。
此外,齊國的公路和鐵路以及其他各種工業建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1650-1682年,齊國修建了約12000公裏長的優良公路,基本連接了各地府城。現在,越來越多的公路正在通往縣鄉村鎮和內陸偏遠地區,最大程度地改善了各地的交通狀況。
1655年,齊國修建了從建業至黑山的第一條營運鐵路,長度僅僅8公裏,而到了1684年,齊國修建的鐵路已達到一萬一千公裏,比六年前翻了一倍。在過去的數年時間裏,狂飆突進的鐵路建設大潮不僅實現了北方鐵路和東部沿海鐵路的貫通,還完成了西南鐵路網與南方鐵路網的交彙連接,從而有效促進了漢洲東部地區和西南地區的商貿往來和人員的交流。
蒸汽機於齊國本土的廣泛的應用,從而進一步帶動了工作機和蒸汽動力機的發明和改良,又促成連接這二者的傳動機的出現和發展,形成了動力機、傳動機、工作機組成的完整的機械體係。蒸汽機通過傳動機推動工作機運轉,形成一個發達的生產體係。
隨著齊國機器製造業的發展,機器生產規格化,齊國機器製造業所生產的蒸汽發動機、紡織機和蒸汽機車等開始有選擇性地向國外出口。1675年,齊國放鬆了部分機器出口的貿易禁令,向南洋地區藩屬國、北明及大陸輸出技術含量不高的蒸汽機和其他機械設備,使得機器製造業開始成為齊國重要的出口工業部門之一。
在這個時期,世界各國的工業生產率水平還比較低,大部分仍舊采用的是手工或者簡單機械的作坊式生產模式,而齊國的機器製造業與之相比,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因而,齊國的機器製造業在整個東方市場(暫時未對歐洲及其他地區放開貿易禁令)上占有絕對的壟斷地位。
四十多年來,齊國的對外貿易發展也成幾何速度增長。根據官方估價的出口額,在1640-1682年間,從200萬漢洲銀元增加到2億8000萬漢洲銀元,即增長了近140倍。粗略估算,齊國在世界貿易總額中約占25%,已超過荷蘭據有的貿易額。
可以說,在這個時期,齊國在工業、貿易、運輸、科技等方麵均領先於世界各國,並隨著齊國影響力地日益擴展,一個屬於齊國的偉大時代即將來臨。
而這個時代的確立,從齊國國內來看是以蒸汽機廣泛應用於紡織、煤炭、鋼鐵、交通運輸,並以機器製造機器、大機器工業替代手工工業而占主導地位,於本世紀即將完成產業革命為特征的;從國際範圍來看,是以齊國在世界工業品的輸出和先進技術的輸出方麵具有壟斷地位而言的。具體表現為齊國將成為世界各國的工業品、先進技術與設備的主要供應者,而其他各國相對將成為齊國的原料產地和廉價商品推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