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那個無理取鬧的路易十四,借著西班牙王國陷入與齊國的紛爭之際,非常傲慢地又一次向西班牙提出領土要求。這一次,他們看中了地中海上的薩丁島和巴利阿裏群島,拿著一堆不知道從哪個犄角旮旯翻檢出來的“遠古”文件,言之鑿鑿地聲稱,這兩處島嶼在法理上應該屬於法國所有,要求西班牙人立即將上述島嶼“交還”給法國。
同時,為了維護地中海的和平,路易十四還要求西班牙王國將駐紮於西西裏島上的軍隊和艦船,悉數撤走,以免威脅法國的海岸。
麵對法國人的貪婪和無恥,西班牙人感到深切的憤怒。但麵對比利牛斯山一側虎視眈眈的法國軍隊,西班牙人又感到一絲寒意,還有幾分無奈。
即使西班牙王國可以憑借山巒地勢,將法國陸軍擋在比利牛斯山北側,但在地中海上,就憑王國孱弱的海軍,十幾條艦船,也無法應對實力更加雄厚的法國海軍。
在這種情勢下,不管接下來西班牙王國如何麵對法國的武力威脅,但盡快先結束與齊國之間的戰爭,確保本土安全,並阻止王國繼續無意義的失血,就成為王國上下一致的共識。
以西班牙國王的名義,對齊國做出道歉、賠償的行為,雖然有損於王室威嚴和榮譽,但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再說了,這幾十年來,王室的尊嚴又不止這一次遭到玷汙和踐踏,嗯,隻要習慣了,也就無所謂了。
於是,已經不怎麼在乎臉麵的西班牙王國在與齊國駐歐總代表進行數輪談判磋商後,很快就達成了停戰合約。在美洲領土勢力劃分上,雙方以南緯三十八度為界(大概位於今阿根廷馬德普拉塔港附近),將半個拉普拉塔地區“讓”給齊國,以換回被齊國占據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城。
置於北美領地的劃分,雙方暫以北緯三十四度為界(大概位於今美國洛杉磯附近),各自分屬,互不侵犯。
其實,對這個結果,不論實西班牙王國,還是齊國,都不怎麼滿意。
西班牙向來視整個美洲為自己的禁臠,不容任何國家染指。但百餘年來,隨著自身實力不斷下降,以至於無法護住盤中的食物,使得英法荷等幾個歐洲強國紛紛進入美洲,搶占地盤。如今,就連一個位於印度洋上的新大陸國家也來搶奪西班牙人的食物,還一口吃下了巴塔哥尼亞、半個拉普拉塔,以及上加利福尼亞地區。這讓西班牙王國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因而想趁著緩一口氣的功夫,努力增強國家實力,擴充殘破的海軍,希望有朝一日,能將齊國徹底驅逐出去。
而齊國囿於美洲領地人口不豐,無法一口吃下太多的地盤,隻能暫時休養生息,慢慢移民,努力積蓄實力,等待某一個合適的機會,再從西班牙人身上咬下幾塊肉來。
巴勃羅·阿爾瓦雷斯伯爵作為國王陛下派至齊國行慰問(謝罪)之舉的專使,一路上是非常不開心,此行齊國本土,多半是少不了受到一番羞辱。從搭乘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隊前往東方的時候,他除了偶爾到甲板上透透風,根本不願意走出狹小的艙室。他知道,船上的尼德蘭人一定會在心底裏嘲笑他,嗤笑他。
船隊抵達開普敦後,隨行的齊國外交人員便邀請他乘坐齊國的戰艦,前往漢洲本土。
上了齊國人的艦船後,整個行程突然間變得輕鬆起來。更讓巴勃羅·阿爾瓦雷斯伯爵驚訝的是,幾乎每隔十天半個月,齊國戰艦就會經停一處港口,做短暫休整和補給。從南非,到東非,再到紅海,及至波斯、印度、馬六甲,幾乎都有齊國所屬的海外領地和控製的關鍵海上要津。
原來,齊國人所宣稱的印度洋霸權,還真不是好大喜功地口嗨。人家可是實打實地控製了整個印度洋,從而壟斷了整個東方貿易。
那麼,這次趁著訪問齊國本土,我倒要好好看看,我們西班牙王國招惹了一個怎樣的世界強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