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一章 潮湧(一)(3 / 3)

-------------------

11月20日,浦口。

齊國琉球艦隊司令、廣威將軍(少將)羅如成非常鬱悶,更是對正在進行的南京攻防戰腹誹不已。

秦王孫可望領五萬餘大軍,圍攻南京城已有半月時間,但在清軍的拚死抵抗之下,至今未能攻入城中。在此期間,羅如成派了一隊十餘人的參謀顧問團前去指導幫助明軍攻城。

參謀團建議明軍憑借攻城部隊的人數優勢,集中於城牆一麵,以掘土挖壕方式抵近城門,埋設炸藥,破壞城門或者城牆。然後以此為突破口,逐點攻入。

但此建議遭孫可望拒絕,稱耗時費力,有礙明軍“英勇威武”之形象。

你妹的,戰陣之上,無所不用其極,打個仗,哪還顧及什麼“形象”?

參謀團又建議,加強東側部隊力量,全力攻占紫金山,然後於山上架設火炮,直接轟擊城中清軍,掩護部隊附蟻攻城。

孫可望再拒之,稱孝陵(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後的合葬陵寢)於紫金山上,架設火炮轟擊南京,恐驚動地下太祖之靈位,乃大不敬。

十幾個參謀聞言,麵麵相覷,這孫可望真的是大明的忠臣?你他娘的以前可是反賊,跟著張獻忠破了鳳陽,砍光了皇陵的幾十萬株鬆柏,還拆除了周圍的建築物和朱元璋出家的龍興寺(又名皇覺寺),然後掘了皇帝的祖墳,同時還將鳳陽富戶殺的一幹二淨。

今日,孫可望居然會說出不敢於孝陵(隻是位於紫金山南麓)之側架設火炮,驚動太祖靈位。這讓前來軍中指導攻城的一眾齊國參謀頓時無語,頻翻白眼。

最後,齊國參謀團提出建議,從齊國海軍戰艦上卸載數門32磅重炮,推至南京城下,由專業海軍炮手幫著明軍轟擊城牆,或可破開一道口子,以便明軍攻入城中。

孫可望再……再拒絕,聲稱,麾下軍兵可堪勇武,能“獨戰而破之”。

領頭的齊國軍官徹底明白了,這孫可望對我齊國抱有深深的戒心,不論提出何種建議,人家一概不予采納。凡是我方主張的,對方偏要反著來,一意孤行。

既如此,爺不伺候了!

齊國參謀團一氣之下,當即離開了孫可望大營,返回停駐於江中的艦船,並將事情經過報於羅如成。

羅如成聞言,也頗感無奈。雖然與孫可望、李定國等西南明軍合作數年時間,幾乎壟斷把持了他們對外貿易渠道,但在軍事上,尤其是在戰場之上,對人家根本沒有約束力。再者說了,這次齊國配合明軍發動的江南戰役,出動的都是海軍戰艦和武裝商船。至於部署在大明附近的一千餘陸戰隊官兵還分成了幾部,在浙江、福建和廣東等沿海地區,幫著移民船搜羅移民和各類物資、書籍。

雖然感到萬分無奈,但羅如成還是指揮轄下數十餘艘艦船,於南京附近江麵往來遊曳,幫著明軍隔絕長江兩岸,以防江北清軍突襲明軍後背。

長江北岸的浦口已經被清軍放棄,不論是清廷官員,還是守城士卒,均逃往數十裏外的滁州。齊國海軍遂派出百餘名武裝水手占領了此地,順手開始搜羅有用的移民和物資、書籍。

“司令,我們在城中搜尋到一名婦人。”一名軍官匆匆來到羅如成的近前,“這婦人曾被一名八旗漢軍高級將領擄去,但在途中因病重被丟棄於野,僥幸未死。她告訴了我們一條關於清軍八旗主力動向的情報。卑職認為,此情報大有蹊蹺。”

“講!”

“在孫可望部明軍攻至南京之前,江南各地清軍八旗主力皆奉命退往江北。”那名軍官神情凝重地說道:“這些清軍在退到江北後,均往徐州聚集,似有重大軍事布置。”

“說出你們的推測結果!”羅汝成心中隱隱感到一絲不妙。

“清軍在徐州集聚了眾多兵馬,其目標估計是針對山東方向。”

“山東?”羅如成愣了一下,“據登萊的永初朝廷趁清軍抽空兵馬,往援湖廣和江南之際,聽說已攻下十餘山東府縣。那麼,這些清軍的目標就是……”

“永初朝廷!”

“狗日的韃子,放棄江南,聚兵山東,是要謀算登萊,以絕……明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