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 難民事(2 / 2)

何清點點頭,隨意問了一句:“蘇掌櫃返回巴達維亞,想來船上也帶回不少人吧。”

“船上是帶了五十多人回來。”蘇安成說道:“一些鄉紳富商擔心廣州還有反複,怕建奴再打來,於是紛紛變賣家產,想乘船逃離廣州,暫避海外。”

“他們可願去我漢洲?”

“或有半數逃離之人願去漢洲,畢竟都是我漢人國度。不過,還有些人打算暫時停駐巴達維亞,想等大明局勢徹底穩定了,準備隨時返回大陸。”蘇安成想了想,輕聲說道:“不過,許多普通百姓逃至巴達維亞後,受荷蘭人控製,準備將他們運到安汶、馬六甲、錫蘭,甚至印度,為荷蘭人種田砍樹。那種環境和待遇,恐怕有些……有些不堪。”

“這個,我們知道。”何清微不可查地歎了一口氣,“我們正在想辦法,將那些人從荷蘭人手裏討回來。”

蘇安成聞言想說什麼,但嘴角蠕動了幾下,也是微微歎了一口氣,沒有再說話。齊國人口中所說的想辦法,無非就是與荷蘭人不停交涉,讓對方同意在境內的明人可自由出入,並能前往漢洲。當然,也有可能,會花錢將那些被荷蘭人控製的明人賣回去。

因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兩年前,頒布了一條法令,任何想要離開巴達維亞的居民,不論是商人,還是普通民眾,必須向荷蘭人提供五十盾的離境保證金,然後才能坐船出海。待返回後,憑借入港憑證,可以索回保證金。

巴達維亞城中的無數的土人是不可能坐船離開的,而且也沒那麼多的財力提交這個所謂的保證金。因而,這條法令其實就是針對近幾年因為戰亂,從大明逃亡至巴達維亞的眾多明人。荷蘭人不想漢洲平白獲得這些主動前來南洋的移民,人為的設置障礙,赤果果地借此訛詐漢洲一筆錢財。

其實,以齊國目前掌握並開發的幾個金礦,即使將近幾年湧入巴達維亞城中的四五千明人全部“買下”,也不存在任何問題。畢竟,每年通過巴巴裏海盜和周邊幾個土邦王國,購買的年輕婦人數量也不在少數,齊國人也不差那點錢再從荷蘭人手裏買人。

但是,這些千辛萬苦自己搭乘船隻來到南洋的眾多明人,是為了逃離戰火,為了活命,才來到巴達維亞,而你們荷蘭人竟然要將他們當做“貨物”,賣給漢洲。這事,就做得有些不地道了!聽著,就讓人不舒服。我們漢人,怎麼能任由這些西洋夷人隨意買賣。

因而,從去年開始,齊國就此事,不斷地與荷蘭東印度公司進行磋商,要求對方不得隨意限製人員的進出巴達維亞,取消所謂的離境保證金。

荷蘭東印度公司卻聲言,此項法令為東印度公司內部事務,齊國無權幹涉。而且,這項人員進出限製政策,也沒有包含齊國人,對方不應無理指責東印度公司的正常管理行為。

另外,可能是為了進一步加大對馬六甲、錫蘭等殖民地的發展和建設,東印度公司對於那些在巴達維亞城中無力納稅,並且也沒有繳納拘居留稅的明人,陸續裝船運往這些殖民據點。除了想疏散城中聚集過多的明人,還有,就是想利用明人的吃苦耐勞,改善各個殖民地基本日常供給條件。

然而,對於人口極度渴求的齊國,見荷蘭人準備將眾多明人投入各個殖民地搞開發建設,那如何能願意。最近,齊國駐巴達維亞代表又向荷蘭人提出一個新的建議,那就是想用同等數量的土人,與荷蘭人交換城中的明人。你不是想開發旗下的各個殖民據點嘛,我給你提供數千土人,隨便你用。

對這個提議,荷蘭人想都沒想,直接就拒絕了。開玩笑,那些土人,哪有明人好用。那些土人又懶又笨,三四個人都不抵一個明人。

明人勤勞,踏實,服從性也好,放到種植園裏,就是一個最好的農夫,放到作坊裏,也會成為一個不錯的工人,小有資產後,更是一個天生的商人,簡直就是財富的創造者。想來,就是因為擁有了許多明人,漢洲才會發展得如此迅速吧。

駐巴達維亞代表黃銘方陰沉著臉,走出巴達維亞市政廳,在進入馬車時,不由回頭看去,見巴達維亞市政長官西爾維·海默與幾名荷蘭殖民官員正在台階上微笑著揮手向他告別。

“是該與荷蘭人再打一仗了!”黃銘方坐上馬車,長長地吐出一口惡氣,然後狠狠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