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章 世界的盡頭(三)(2 / 3)

“給他一壺蜜酒!”

那個毛利人謹慎地結果酒壺,然後看著給他酒壺的水手。

那個水手笑了笑,右手做成酒杯狀,朝嘴裏又做了一個喝酒的動作。

那名毛利人遲疑了一下,將酒壺對著嘴,試探地喝了一口,似乎一下子感受到蜜酒的甜味,緊接著又朝自己嘴裏灌了一大口,塗滿各種圖案的臉上,依稀露出一絲喜悅的表情。

“再給他一匹棉布。”董鳳山微笑著說道。這就是一群傻野人,除了身體強壯,看著有些野蠻外,跟漢洲本土的那些土著也沒啥兩樣。

那個毛利人這次很痛快地從水手那裏接過一匹六尺大小的棉布,伸手不斷在上麵撫摸著,看了看周圍笑嘻嘻的齊國水師官兵,還將棉布披在了身上,感受其中的柔軟和舒適。

“再給他一罐鯨魚罐頭,徹底讓他感受一下文明世界的美食!”

那名毛利人連續接到兩份禮物後,已經放下了戒備心理,開心將罐頭捧在手裏,右手掏出罐頭中的鯨魚肉,大口大口的咀嚼著。他一邊吃著,一邊走到船舷處,衝下麵的同伴高聲呼喊著什麼。

隨後,又有數名毛利人被拉上了船,同樣得到了齊國人的禮物。

“看來,我們的禮物獲得了他們的認可。”董風山笑著朝陸祖生說道:“這些野人,還是能溝通的。”

“能溝通的,就不能算野人了。”陸祖生也笑了,“如此情形,我們可能相較於數年前來此的荷蘭人而言,更受這些毛利人的歡迎。”

“防人之心不可無。”董鳳山說道:“我帶些人登陸上岸,你留守船上。”

--------------------

齊國探索艦隊在此地停留了五日,部分官兵輪換登陸上岸,對周邊地形地貌進行了細致探查。登陸點地勢平坦,一條小河(今新西蘭基督城埃文河)流經毛利人的部落營地前方,周圍樹木繁盛,而且均是幾人合抱的參天大樹,讓部分探索艦隊的軍官見了,不由眼饞幾分,將這些大樹砍了,弄回漢洲去造船,定是不錯的好船材。

毛利人的部落營地在齊國探索艦隊官兵眼裏,是非常落後的,不過比起漢洲本土的那些土著部落,似乎要強出一點。最起碼,這些毛利人會將森林裏大樹砍來,搭建一間間有堅固原木支撐木料草泥混合土屋,而且還能將屋子建得非常寬大。

更令齊國水師官兵驚訝是,毛利人居然還圍繞營地修建了一道土牆,雖然高度也隻有一人高,但相較於漢洲本土的那些土著簡陋營地而言,規模和建造水平方麵,超出許多。這說明,毛利人的文明程度也是超過漢洲土著的,甚至比威遠島(新幾內亞島)的那些土人也要先進幾許。

關於毛利人的起源,最早可能要追溯到13世紀初,一群不安現狀的東波利尼西亞人在星象、洋流和候鳥的指引下,劃著獨木舟,經過漫長又艱苦的航行來都了孤懸海外的新西蘭。這些人為什麼要開始這場征程,我們已無從可知,或許他們隻是因為突然想到“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便開啟了這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初來乍到的毛利人在沿海一帶落腳,麵對陌生的環境有點蒙圈,老家帶來的土特產在這能種的活不?家裏老娘給縫的衣裳在這穿覺著有點熱!這樹這麼粗,砍下來蓋房子得老費勁了吧?要說新家哪點最讓毛利人滿意,恐怕隻有一個:這兒的鳥居然大部分都不會飛!

多虧了新西蘭海邊這些不會飛的“笨鳥”和笨拙的海象、海獅等大型獵物,早期的毛利人度過了最艱難的適應期。不過,可能是營養補充的太好了,毛利人開始瘋狂的生娃,人口數量成倍的增長,短短一多年,毛利人的足跡就踏遍了新西蘭南北兩島,粗略估計也有十餘萬左右。

因為毛利人“太能吃”,到了14、15世紀時,島上的大型獵物和鳥類幾乎被毛利人吃絕了。為了填飽肚子,毛利人開始了農耕和捕魚的生活,生活方式也從一開始的遊獵逐漸向定居過渡。此時,出現了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部族社區,毛利人開始出現了淺顯的領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