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章 做一票更大的!(2 / 3)

在順治元年七月,多爾袞命留守盛京的何洛會,從原來每牛錄派1名披甲的基礎上,再增派4名披甲到關內。至十月,又命何洛會於每牛錄再派2名披甲前來。

在順治元年,清軍在其“龍興要地”盛京和興京(赫圖阿拉)兩地的總兵力僅僅隻有870人。由此可見,關內戰事對清軍後方分布影響之大。

清朝統治者在爭霸中原的同時,根本無暇兼顧東北老家,當時出使清廷的朝鮮使者返回時便雲:“北京留軍十餘萬,以此無敵於天下。而山海關外,則有同無人之境矣。”

清軍除了在盛京留下一支僅五百餘的駐防軍外,在遼東境內十幾個戰略要地近乎於不設防,錦州、寧遠、鳳凰、義州、新城、牛莊、岫岩、海州、蓋州、鞍山等地,駐兵多者三五十,少者十餘人,而遼東轄下包衣、漢奴人數卻是以數十萬計。

—————————

9月15日,盛京。

昔日繁華熱鬧的盛京城,因為兩年前,我大清遷都北京,而變得異常蕭條。人口,商旅,財貨,也無數年前那般繁盛,如今為了征伐關內,連甲兵、民壯都顯得異常稀少。街上往來之人,除了老弱傷殘的退役甲兵之外,就是眾多留守關外的婦人和幼童。

雖然人丁稀少,市井凋零,但茶鋪,酒樓,食店中聚集的旗人勳貴們,依舊熱烈地討論我大清在關內取得的無數勝利,以及某某家的小子因功授爵,或者得了某個高位。當然,唏噓之中,也不乏懷念自己當年跟著兩位老汗是如何征戰遼東,重創明軍,方才奠定了我大清如今良好的局麵。

不過,今日的盛京城中,許多旗人突然在傳,明軍已經在遼東沿海登陸,並一路北上,而且兩日前襲至遼陽並將其攻破。昨日,還有遼陽城中的旗人逃回了盛京,聲言,明軍有五六千之眾,且攜帶大量火器,恐不日將來盛京。

對於明軍登陸遼東,並攻至遼陽,大多數旗人是不信的,話說,我大清似乎已經打到了長江以南,明軍在我大清鐵騎之下,無不抱頭鼠竄。他們會如何敢跨海來攻我遼東?

我盛京城中雖然沒有太多甲兵,但眾多旗人哪個不會使刀,哪個不會操搶。即使那膽大的明軍真的敢來攻我盛京,隻要上麵的貴人一聲號令,那咱爺們也能披上甲胄,跨上戰馬,將來襲的明軍一戰擊潰,依如十幾年來那般。

然而,在盛京皇宮之中,鑲黃旗固山額真(都統)錫翰跪在中宮太後博爾濟吉特氏(孝莊太後的姑母,乃為皇太極敕封博爾濟吉特氏為國君福晉,皇太極駕崩,福臨即位,尊稱國主福晉或中宮太後)身前,神色異常凝重。

“明軍真會來攻盛京?”博爾濟吉特氏沉默半響後,輕聲問道。

“回太後,若明軍得知我盛京城空虛,必然會襲來。”錫翰沉聲說道:“還請太後收拾行裝,隨奴才出城往避撫順,再至興京,以躲明軍鋒芒。”

“想不到幾十年來,竟然會有明軍攻至盛京。”博爾濟吉特氏輕歎一聲,說道:“若是先帝得知,必然雷霆震怒。”

錫翰聽罷,沉默不語。此次明軍突襲遼東,攝政王聞知,也必然會雷霆震怒,盛京總管葉克書固然會因此遭到嚴厲處罰,甚至難逃一死,而他們這些留守遼東的將領,恐怕也落不了好結果。隻希望,他能將宮裏的諸多貴人安全地撤離盛京,說不定,攝政王會看在這個份上,饒自己一命。

出了王宮,錫翰立即派出偵騎往城外探查,並將城中僅有的三百餘甲騎集結,準備護衛留守盛京的一眾貴人前往興京暫避。

也不知從哪裏泄露了消息,以至於整個盛京城變得人心惶惶,有收拾細軟趕著馬車急匆匆地出城貴人婦孺,也有老邁旗人,全副武裝,挎馬提刀地在城中街道鼓噪叫囂,言,出城往南,與來襲明軍決一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