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蝦夷地(1 / 2)

1646年8月25日,蝦夷地(今日本北海道島)西南部海灣(今日本北海道小樽市外的石狩灣)。

兩艘一百多噸左右的帆船在海灣徘徊良久,最終在一處背風的海邊停了下來。不一會,兩艘小船被放了下來,一艘奮力地向岸邊劃去,另一艘,則開始測量海灣水深情況。

“這裏應該沒有日本人了吧。”陸天明一邊舉著單筒望遠鏡仔細觀察著岸邊的情形,一邊小聲地嘀咕著。

陸天明等一行兩艘船,是在二十多天前,從長山島出發,在濟州島稍事停留兩天後,駛近日本,然後便沿著幾座大島的海岸線,一路向北,尋找蝦夷地,準備為登萊永初朝廷建立一個後備存身基地。

根據漢洲本土發來的指示,鑒於大明未來局勢的不可預測性,為了確保永初朝廷有一個可靠安全,且能長期發展的後備基地,齊國駐長山島水師部隊,可前往目前仍舊為無主地的蝦夷(其實這個時期,日本鬆前藩已經在北海道南端建立了福山城),尋找一處合適的地方,先建立若幹據點,為後期移民建設做前期準備。

數日前,他們在經過蝦夷地的最南端時,遇到了幾艘捕魚的日本漁船,然後靠近陸地時,赫然發現,竟然已經有人在那裏築起了土城,建立了據點(福山城,今日本北海道鬆前町)。

在海邊觀察了一陣,陸天明便確認了在此處活動的人,並非是當地的土著,而是日本某個藩國的人員,人數可能在三五百人左右,大部分都是冷兵器,但也有持大銃的武士,他們在發現兩艘來曆不明的船隻後,非常警惕地聚集在海邊。

考慮到船上沒有太多武裝人員,陸天明等一行船隻未敢登陸,隻能繼續北上,尋找合適的登陸點。

既然蝦夷地的南端有日本人建立了據點,那麼,他們就必須遠離此處,在島的中部或者北部,另外選擇一處秘密的登陸點,以便進行前期建設。

約半個時辰後,登岸的那艘小船劃了回來,一名水手向陸天明報告,陸地附近沒有土著,也沒有日本人活動的跡象,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山嶺,岸邊有大片坡地,期間也夾雜著若幹平坦地塊,還有一條小河從山上流經,是一處不錯的海邊據點。

更難得的是,岸邊水位足夠深,兩艘一百多噸的帆船完全可以駛到岸邊不遠的地方,以後若是再稍稍修建一座棧台插入海中,搭建幾座吊杆,就可形成一座初步完備的小碼頭。

“那就不要耽擱了。”陸天明轉頭吩咐道:“準備登陸,建立據點。”

兩艘運輸船在一艘小船的引領下,緩緩地駛向岸邊,最後停靠於距離岸邊五六米的地方。隨即一包包物資被一一吊了下來,由幾艘小船不停地往岸上轉運。七十多個精壯漢子,直接涉水登陸,然後在一名有經驗的齊國民政官員指導下,開始伐木、挖土、燒坡,建立臨時營地。

整個登陸行動持續了一天時間,足夠留守人員三個月的物資儲備,也陸續搬運上岸,堆放在一處清理後的空地上,僅僅用幾塊船帆布遮護。營地四周也隻是打入了數十根木樁,柵欄也未組成。十幾個武裝水手端著火槍,往山嶺中進行了一番探查,搜尋和排除可能存在的威脅。

至夜幕降臨的時候,數個巨大的篝火在營地裏燃起,幾頭被捕獲的野鹿被砍成幾段,放入鍋中煮食著,幾尾肥碩的大魚插在木棍上,在篝火上翻滾燒烤著,撒在上麵的幾抹香料,不時散發出讓人讒言欲滴的香味。

“味道還不錯!”陸天明從一名漢子手裏接過烤魚,張大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

“將軍喜歡的話,明日我們從海裏再多捕一些。除了燒烤,可以再試試熬個魚湯,說不定也是一道美味。”一個登萊永初朝廷的小吏笑著說道。

“莫要這麼費事了。”陸天明慢慢的從口中吐出魚刺,搖頭說道:“我隻能在這裏最多待兩天,還得趕緊回長山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