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越打斷乘警的話說道:“您是想說這種孩子和家長的口音問題並不能作為判斷標準是吧?”
乘警說道:“是啊,這些家長因為經常在外邊的關係,連口音都被同化成當地口音的人並不在少數,孩子的口音和家長的口音有所不同挺常見的,我在車上就遇到過不少次,我總不能因為孩子和父母的口音不對就抓人吧?我非得被投訴死不可。www/xshuotxt/com”
來自十餘年後的淩越當然知道乘警口中所描述的情況,這個被央視稱作“留守兒童”的群體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一塊心病,引起了各大媒體的持續關注,不過留守兒童這事和此時要講的事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淩越說道:“您說的這種情況確實存在而且不在少數,所以當時我也並沒有急著下判斷,因為我我還是不太確定他是否是人販子,於是我就又試探了一下,一開始他說他要去回族自治區省的中寧,然後又改口說去銀川,我估計他自己都沒有發現這個錯誤;第二次我故意問他是不是去切糕省的首府,他竟然也說是,兩個差了十萬八千裏的地方一般人肯定已經說不對了,不過他並沒有糾正這點,估計是怕自己說的越多,漏洞就越多吧?”
乘警有些佩服的對淩越說道:“沒想到你從口音這麼小的細節上就找出了一個人販子,你以後幹刑警的話,肯定能有一番大做為的。”
“您過獎了,我這也就是正巧碰上了這麼個智商低的人販子而已,真要是那種幹了好幾票的人販子,我根本看不出來。他們首先不會選這種五歲已經學會記事的孩子。而且上車的時候也是扮成夫妻的身份上車,你們根本不會想到去檢查孩子是否是他們的。而且為了不讓孩子的哭聲驚動其他的人,他們還會給孩子喂安眠藥,並且為了躲過檢查,他們連出生證明這種東西也是可以弄的到的。真要是碰到這種人,除了那種在打拐戰線上幾十年的老刑警,一般的警察都看不出來異常的。”淩越將自己在電視還有網絡上學到的東西一股腦的倒給了這位乘警,希望這位乘警可以幫助更多的被拐兒童。
乘警最後又問了下小蘿莉是哪的人,家住在哪裏,家長的名字是什麼。可惜小蘿莉隻知道自己家在解放路的世紀小區,具體是什麼市什麼縣她就不太清楚了,而乘警也很是無奈,因為像什麼解放路啊,建國路啊這樣的名字已經爛大街了。可以說從天朝挑十個城市,七個中有以這兩個詞命名的路。而世紀小區這種名字就更別提了,隨便找個小縣城都會有“世紀小區”這樣的存在。
然後就是家裏有什麼人,叫什麼名字這樣的問題,小蘿莉的回答是:“家裏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姑姑,姑父……”差不多說了有十多個人的樣子,估計又是那種農村的大家族。
家裏的親戚這麼多。乘警滿懷期待的問道:“那小朋友你知道你的爸爸叫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