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
李筠牙將劉繼衝至太原見得劉鈞,請求劉鈞出兵南下,劉鈞此時也為難,因為遼朝內部最近亦是不得安穩,已無法出兵相援。
“我主乃向漢求援,而非戎狄之輩,遼若出兵,盟約廢,我主亦將拒之。”劉繼衝心中很看不起這個事遼的兒皇帝,但如今局勢如此,他也不好發作。
“罷了,朕即刻率軍南下。”劉鈞其實也並不像其父對遼那般恭敬,以致遼國援助漸少,與遼國的關係也有些僵。
若非大勢所趨,他也不想借助遼國之力,而如今中原門戶洞開,機不可失,沒有遼國相助,他也願一試。
劉鈞親征,北漢文武百官於汾水河畔踐行,有左仆射趙華其人,頗有見地,勸告劉均:“李筠此人不過莽夫,做事輕率,不足以為盟,陛下發動全國力量南下,恐難成事。”
“天下無百分百之事,不管李筠此人如何,如今宋立足未穩,有澤潞為門戶,此機難遇,斷不可失。”劉鈞南侵之心堅定,如今哪怕是一條狗咬開了中原門戶,他也需一搏。
劉鈞遂率領北漢軍南下,至於潞州八十裏外太平驛,遇李筠親自迎,劉均對此很高興,特賜其讚拜不名,招待之時將其位置於宰相衛融之上表示看重。
而李筠此時心中卻隱有悔意,概因劉均的儀仗與衛隊人數遠沒有他預料的多,且老弱摻雜,不似精銳,而觀看劉鈞此人模樣也不似王者。
故李筠稱自己深受後周之恩,不忍心辜負後周王朝,以此拂逆劉鈞招攬之意。
劉均自是聽出了李筠的言外之意,心中頗為不快,他再怎麼說也是皇帝,怎麼可能與李筠平起平坐。
然此時大局為重,他雖不愉,也並未發作,此時南侵入主中原為要,故當即下令,遣宣徽使盧讚為監軍,率兩千騎隨李筠入營,發兵南下,又令河陽節度範守圖出兵為援。
“可惡!”李筠心中怒罵,這是強行指揮他,還真將他當前鋒用了,特別是往他軍中派遣監軍之舉,這擺明又是不信任他,更讓他火冒三丈。
各懷鬼胎的二人,就此發兵南下。
襄陽城郊
“三麵環水,一麵環山,護城河均寬近兩百米,六十丈的寬度,山水之間僅兩條狹長通道繞城而過,不愧是天下咽喉。”高繼衝放下望眼鏡,這座雄城,他真的很想將之收入囊中,可其中駐軍卻達兩萬之眾。
守將更是趙匡胤結義兄弟之一的劉守忠,此人亦是從底層爬起,身經百戰,是從屍山血海中滾打過的將軍,絕非庸碌之輩。
“景威,若任你為帥攻取此城,你會如何做?”高繼衝看向李景威。
“此城自古隻可硬功,所幸如今有火藥,可夜襲,炸城,三千銀甲軍迅速推進占據武庫、內城,則大事可定。”李景威也放下望眼鏡,這東西他有些愛不釋手,所幸少帥言以後這東西會很多,人手一個都不是難事。
“你想幫我,就不能將自己當成單純的莽夫,也別把板甲看得太重,人總是會累的。
別忘了還有樊城,襄樊一體啊,襄陽有事,樊城必援,若最終轉為巷戰,三千甲士穿著板甲能戰多久?”高繼衝無語,想用三千步卒攻下此城,這家夥真覺得穿上板甲就無敵了麼。
雖然說板甲穿上後的確是刀槍不入,可人是會累的啊,但有失去意誤,或是城內守軍守城意誌堅定,最終轉為巷戰,樊城必為會援救,幾千軍卒防禦再嚴密也得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