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1月18日(丁卯兔年農曆九月十七),適逢立冬。在蜀中桑城一個叫古柏樹的小村莊。出生了一個男孩,小名冬冬,大名冬生。
如果不是遇到那個改變他一生的小學老師,也許他這一輩子,會像他的父親,爺爺,太爺一樣。麵朝黃土背朝天,地裏刨食到二三十歲,然後家裏給說一個媳婦,生幾個孩子,長大繼承他那幾把鋤頭,幾挑籮筐。或者是窮不過三代,到他這一脈找不到媳婦徹底絕了後,渾渾噩噩混完這一輩子。
索性的是,冬生讀書很聰明,從村上幼兒園的六七十個同學,到三年級三四十個同學,到六年級僅剩下的十來個同學(不得不說,在那個年代,輟學的情況相當嚴重),冬生一路跌跌撞撞的讀到六年級,認識了她的語文老師付老師,也因為付老師讓他有了了脫離世代務農的機會。
付老師是城裏人,家裏三代都是教書匠,她爸爸接她爺爺的班,她接她爸爸的班。沒法子,那個時候的山區農村,真沒什麼人願意去教書,校長每天不是往教育局跑就是在去教育局的路上,想方設法想往縣城裏調動。付老師沒什麼一技之長,為了每個月14塊錢的工資,不得不跑到離家七八十公裏的小鄉鎮去教書育人,每天摸魚上班混日子,無聊了就教孩子們識識字,背背課文,寫寫日記小作文,捱著日子等放假。1993年,初入小學的冬生五歲半,遇到了辣個女人,小學的班主任,以後他一輩子的幹媽。
社會在不停地進步,總是不能照顧到所有人。八十年代初,因投資和民生支出增長過快,導致財政入不敷出,出現了嚴重的財政赤字。這便直接導致付老師連每個月14塊的工資都經常拿不到。更加悲劇的是,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於1991年底開始,1991-1995年的M2增速達到史上最高,同比常年在25%以上,更到1994年引發惡性通貨膨脹,貨幣超發,糧價上漲,當年CPI高達24.1%。這直接導致付老師飯都吃不起了。換做是你,14塊一個月還經常發不出來,物價連續翻翻你咋整?罷課or辭職?然後付老師就給自己放了幾個月假。
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教育孩子始終是有感情的,隨著工資到賬和家長的不斷請求。刀子嘴豆腐心的付老師終究還是沒能放下孩子們,毅然回到了學校,繼續做她的教書匠。14塊一個月夠嗎?肯定不夠!沒米沒菜了有沒發工資怎麼辦?學生是淳樸的,學生家長是感恩的,東家送幾斤米,西家提幾斤花生,張三家裏榨了菜籽油給付老師送一點,李四家裏殺了豬給付老師分塊肉。
就這樣磕磕碰碰地把冬生那群娃娃帶到了六年級小學畢業。付老師看著從六十多變成三十多最後剩下十個的“讀書種子”,心灰意冷地便回了城,另謀了高就。走之前依然還不死心挨個學生做了家訪,讓家長把小孩送到城裏去讀書。但很遺憾的是,隻有小冬生的父親覺得讀書還有用,於是便殺了雞,按照農村的規矩拜了幹媽,約定好小冬生初中高中住在幹媽家,外出求學,脫離大山,爭取以後讀個大學,做個體麵的城裏人。從這一點上看無疑小冬生非常幸運。
1999年秋,冬生離開了他從未離開過的小鄉鎮進了縣城。第一回知道了原來城裏人早上吃的包子叫小籠包,裏麵全是肉,就是個頭有些小小;第一回知道原來夏天男生穿的鞋居然會有有那麼多款式,同學們居然沒有打光腳的,穿塑料泡沫鞋的同學居然那麼少;更是第一回知道原來學校的教室原來可以在那麼高的房子裏,體育課居然真有那麼多有趣的東西。但小小的他並不知道,他的人生已經掙脫了原有的軌跡,一些東西已經在他心裏開始了萌芽!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