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無間行者》(2 / 2)

花瓣下的這條評論同樣是很多粉絲想問的,直接被搬到了花果山的微博下,兩天時間點讚過千萬。

葉蘭一直在關注著,自然馬上向楚陽彙報,道:“是該公布演唱會的消息了。”

楚陽點了點桌麵上那張列好的嘉賓名單,“嘉賓太多,裝不下。”

本來演唱會嘉賓這種事可請可不請的,但奈何朋友們太熱情,都想到他的演唱會上玩一下,能“借”到一首新歌就是賺的,不能也無所謂,蹭下熱度增進下感情也是好的。

薑萱提議道:“還是精減一些吧,不然都比金曲獎還誇張了。”

這話當然也是誇張了說,滿打滿算也就三四位歌王、四五位歌後、五六位一線歌手而已。

“辦兩場吧,”楚陽道,“魔都一場,京城一場。”

他話一出口,楚靈就甩過去一個“早把你看透了”的眼神。

楚陽拿著筆一劃,嘉賓名單直接分成了兩欄,煩惱一下子都解決了。

別人辦演唱會至少得提前半年準備,健身、編舞、宣傳、彩排等等,楚陽就簡單多了,身體壯的像頭牛一樣,去奧運會上爭塊獎牌都夠了,而且打算全程多唱少跳,或者幹脆隻唱不跳,編舞時間自然也短了很多。

宣傳更不用說,隻要消息放出去,多少票都不夠賣的,完全沒必要在這方麵浪費時間。

邀請嘉賓、選曲編曲、服裝、設備……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開展。

貝隆很快也來到了華夏跟楚陽麵談。

六十多歲的人了,身板看起來比楚陽還要健壯,精神也好的很,一見麵就哈哈大笑來了個擁抱。

一個說我是看著你的電影長大的,一個說《精武英雄》我看了八十遍,感情一下子就來了。

“好了,說說《無間道》。”

貝隆是真的有備而來。

《無間道》剛上映二十天,而且考慮到是在華語地區上映,他想看到影片起碼得晚個幾天的,所以這老頭看到電影也就十幾天時間而已,但已經改編了一個電影大綱出來。

《無間道》采用的是三幕式結構。

傳統的三幕式裏,第一幕的容量占25%,其中前一半介紹主角,後一半確定主角行動的目標;

第二幕的容量占50%,前一半諸事順利,中間是轉折點,後一半轉為不順利;

第三幕的容量占25%,解決危機。

而《無間道》是三大段各接近全片長度的三分之一,而不是第二段占全片長度的一半。

不過雖然電影最終剪輯出來的時間長度不符合這個理論上的分配標準,但是這個三段式的布局十分嚴謹,段與段之間內在邏輯條理分明:從警方與黑幫之間的對峙,發展到臥底之間的鬥智,最後是臥底麵對麵的決鬥。

最重要的轉折點則是黃警官之死,發生在全片的61分鍾處。

而貝隆改編的劇本裏,《無間道》卻變成了四段。

他安排了一個建置過程,用於交代故事的來龍去脈、人物活動的環境及人物之間的關係,其他倒是跟華語版本的大同小異。

貝隆道:“《無間道》基本建立在三段式的敘事結構上,但是,三大段的時間長度相互接近。而我的劇本則是基本建立在四段式的敘事結構上,然而,其中關鍵性情節轉折點的設置卻是按照傳統三段式的要求。

實際上,無論三段式還是四段式,它們不過是某種總結出來的經驗,不是必須完全照辦的一種法則,藝術創作的規矩是可以改變的……”

楚陽引用了地球上一位大佬的話來幫他總結:“規範幫助了那些並沒有什麼野心的電影製作者獲得自信,也向那些才情過人的導演發出超越的挑戰。“

貝隆深表讚同,“是的,所以我的意思是:我的改編並沒有任何不敬,而隻是在嚐試另一種可能性。《無間道》的內核是互換身份和宿命感,我覺得在保持這兩點不變的基礎上,任何的嚐試都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楚陽道:“那麼,我也隻能祝願你拍出你自己的《無間道》了。”

這次見麵的最後,是楚陽用毛筆寫下了“無間行者”四個大字讓貝隆拿回去裝逼,而同一時間,楚陽魔都天京演唱會的消息也正式對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