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猜測
崔世煙想了一下道:“這事情聽起來還真有些希奇古怪的,該不會是被拍了**吧?”
紀淵搖搖頭道:“孟虹說她的神智非常清楚,當時交易的一點一滴都記得起來。()”
景瑤說道:“孟虹向來十分謹慎,搞收藏也有三十來年了,就算真打了眼,那也一定是一件能以假亂真的東西,我想我們還是有必要去看一看那件東西才行,究竟是什麼東西能夠讓孟虹都打了眼。”
紀淵接著說道:“蹊蹺的地方不止這一點,葉婉最近打聽了一下,發現最近竟然有不少圈子裏的上這個當,而且不少都是頗有資曆的賣家,情形都是和這差不多,也都是遇到一個普普通通的年輕人在賣古玩,也都是當時認為絕對是真品,但是買回家之後不久,再看時就發現和買時判若兩物。”
這麼一說,就連趙卓也都蹙起眉頭來,怪不得紀淵剛才臉色有些凝重,這事情確實越聽越怪異,若是發生一起,那也就罷了,但是這麼多起,便讓人察覺到一些異常之處。
沒過多久,眾人便來到了文物商店,此時正是大下午的時間,商店的兩個門麵裏都擠滿了人,同一街其實還有幾家古玩店,但是生意比起這裏來隻能用清淡來形容。
其實這道理也很簡單,文物商店裏的東西雖然貴些,但是至少是真品,無論你有眼力沒眼力都沒關係,但是到古玩裏挑東西,那就得靠眼力眼,否則買到贗品吃虧的就是自己。
工作人員顯然都認識紀淵,見到他們過來,一邊招呼著,一邊領進了後麵,然後便見到了葉婉。
四十多歲的葉婉長得頗為豐潤,但是骨子裏透著一種韌勁,讓人不敢小瞧她。
她將幾人領到後麵的院子裏,然後從倉庫裏抱出來了一件青花瓷罐,說道:“這就是孟虹買的那件贗品。”
她將青花瓷罐放在桌子上,眾人便都湊了上去,趙卓微微眯起眼一看,這是一件青花雲龍紋纏枝鋪首罐,罐高約有40cm,其頸部兩端還有還有用於穿繩子的虎頭。看器形顯得非常標準,紋飾分為好幾層,除了主要的雲龍紋和纏枝紋外,還有海水紋、八寶紋和仰蓮紋,雖然紋路多,但是卻把元青花那種繁而不亂的紋飾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趙卓粗看一下,發現這件瓷器並沒有靈氣團的存在,然後才看瓷器本身,這一看,眉頭便不由得一皺。
元代的青花瓷器,其實在一開始是不受重視的,幾十年前,在故宮的清點中,其藏品中即有著宋代五大名窯的貢品,也有著明清兩代各類禦用器,惟獨是沒有元代的青花瓷器。
究起原因,是因為元代乃是蒙古族統治,馬背上的民族並不太習慣使用瓷器,所以貢瓷也就很少了,但是元朝官府卻又著力督辦生產瓷器,是因為外銷瓷的訂量非常巨大,能夠為官府帶來巨額利潤。
因為元青花瓷器的大量外銷,所以國內的傳世品也就稀少,再加上曆史文獻記載少,出土實物也並不多,所以以前的專家都認為元代瓷器很粗糙,在研究上便不夠重視,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一個美國學者對藏在英國、土耳其和伊朗的元代青花瓷器進行了研究,發現這些瓷器都相當精美,這才引起古陶瓷學者們的重視。
從此之後,元青花才真正的進入古玩收藏者的視野裏,然後價格也是一路飆升,隨之而來的,則是大量的贗品產生。
贗品的仿造也有著上中下等之分,就拿元青花來說,最上等的仿造品,凡是元青花能夠具備的特點,在贗品上都能夠表現,從而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縱然是老行家也有打眼的時候,而下等的仿造品隻能夠瞞瞞新手,遇到行家裏手那就不行了。
如今,在景德鎮私贏的窯廠林立,隻要是曆史上景德鎮出現過的品種,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他們幾乎都仿,元青花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樣,而且不乏有仿造得極真的贗品出現,再加上元青花的存世量本來就少,所以元青花在市場上可謂是贗品當道。
所以,任何一個精通元明清時代的收藏家,但凡看到元青花一定會認真的考量,絕不會輕易下手。
然而,眼前這一件青花雲龍紋纏枝鋪首罐,粗看造型、紋路、胎質都頗為不錯,不過卻經不起細致的推敲,最重要的一點便在於紋飾上。
元青花的紋飾雖有草率工細之分,但都是一筆勾勒,自然流暢,然而這一件罐子上的紋路明顯是細細勾勒而成,模仿的感覺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