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明爭暗鬥
(謝謝兄弟們今天投的張月票,太感動了恭喜本書又一位舵主粉絲誕生)
《宮廷伎樂圖》一拿上來,眾人便都屏住呼吸,做在前排的一些商人和鑒定師們則是認真的端詳起來,不時的小聲耳語幾句,雖然不少人都在預展上看過,但是這畢竟是價值上千萬的畫作,若是贗品,看走了眼,那可不是一件小事。UC電子書(www.UcTXT.com)
對於紀淵等人而言,下定論也是目前最要緊的事情,如此稀世珍寶,若是真品,無論對於紀淵還是王姐而言,都有勢在必得之心,然而,直到現在大家都沒有敢下定論,而一旦開拍,這種猶豫不決的態度是根本無法競拍的。
趙卓此時也眯起眼睛,仔細的在這幅畫上掃過,雖然上次預展過好幾遍,不過此時更不能漏過任何的細節。
這幅《宮廷伎樂圖》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詩,字為楷體,後麵還有唐寅的署名外加收藏大家們的印章,一部分古代宮女奏樂之圖,幾個宮女坐於殿內,手持樂器,後有屏風一幅。
經過這幾天的研究,此畫的風格斷定為唐寅三十歲之前的風格。
唐寅本出身商人家庭,自小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並博覽史籍,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
然而o歲時家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家境衰敗,後潛心讀書,於第一名解元。
第二年他躊躇滿誌的赴京會試,結識了同路趕考的江陰巨富之子徐經,到了京城之後多次拜訪大官程敏政,甚得其欣賞。
之後程敏政被任命為會試主考官,當年應試之題十分冷僻,很多應試者答不上來。其惟有兩張試卷,不僅答題貼切,且辭優雅,使程敏政高興得脫口而出:“這兩張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經的。”
於是,便有平日嫉恨他的人抓住把柄,紛紛啟奏皇上,均稱程敏政受賄泄題。
孝宗皇帝信以為真將程敏政、唐寅和徐經押入大理寺獄,派專人審理。案件曲折複雜,最終三人最終出獄,然而唐寅僅得了浙江小吏之官,遂絕意仕途,以賣畫為生。
後來他雖得寧王重用,但是現陷入其政治陰謀,裝瘋脫身,隱於故裏南昌。
他一生坎坷,最後潦倒而死,年僅54歲。
所以,其人生便分為三個階段,即三十歲以前,壯年及隱於南昌。
三十歲以前,唐寅意氣風,才情得以充分施展,未經挫折,銳不可當的氣勢,從此幅《宮廷伎樂圖》便可見端倪,其書法有著很深的唐楷功底,字體端莊、法度嚴謹,畫風線條勁細,敷色妍麗,盡顯才情。
不過,唐寅既有明朝四大家之稱,其代筆和贗品也數不勝數,這些代筆之人其不乏名家,本身便有著極為深厚的畫功,其便包括他的老師周臣。
周臣是唐寅早年學畫的老師,其師承明朝兩大畫派之一的南宋院畫,唐寅在早期的風格便隨周臣,而在近年來出現的唐寅畫作,又不少都被判定為周臣代筆之畫,雖然周臣究竟有沒有為唐寅代筆並沒有一個準確的史實判斷,但是這古玩界多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所以,一旦畫作被質疑為周臣代筆之做,那麼價值立減。
在最近翻閱資料,和景瑤的討論,二人幾乎就判定,那位富商從海外購買回此畫之後,被那些專家說成贗品,極有可能是被判為了周臣的代筆,所以才立刻轉讓,從而流落到了張耀光的手。
就在趙卓鑒畫之時,鄒竣龍已經走到了台上,朗聲說道:“下麵將要開拍的乃是本次拍賣會的壓箱之寶,唐寅的《宮廷伎樂圖》,此圖長米5,寬6o厘米,乃是上月在國外拍賣行回流之物,起拍價為9oo萬,每次叫價不得低於萬。”
9oo萬,這個起拍價遠遠的低於了國外拍賣行的價格,看起來有些低,實際上,任何一樣拍賣品的起派價都是經過認真的商議後才定下的,拍賣品的拍賣氣氛分重要的,如果起拍的門檻過高,那麼競拍的也就隻有那麼幾個,並不會顯得多激烈,氣氛多少會顯得冷清,然而如果起拍價給人的感覺低,那麼就會引來更多的人出手。
連續的喊價不斷會讓氣氛熱烈起來,也很容易讓人頭腦熱,甚至想著,或許再叫一次,這就是自己的囊之物,而價錢則不知不覺就高了。
鄒竣龍剛一說完,會場裏便傳出一個渾厚的聲音道:“萬”
眾人不由得立刻望了過去,說話的是一個頗為富態的五旬老者,此人坐在前排,從拍賣會開始就一直沒說過話,如今《宮廷伎樂圖》一開拍,便直接加價oo萬,可見便是衝著這幅畫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