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趙卓不僅鑒定的速度如此快,而且答案也是如此的準確,如果說第一件瓷器的鑒定還隻是碰運氣,那麼這第二件莫非也是揣測的嗎?
而且,這種速度還是建立在沒有用手摸的基礎上,如果用手來摸的話,速度豈不是更快嗎?
如果眼前的青年真有這種實力,足以讓人瞠目結舌。
趙卓並沒有任何的停頓,鑒定完了第二件後,目光便移到了第三件瓷器上,這是一件頗為普通的青花瓷瓶。
青花瓷的出現時間遠在唐宋年間,於元代成熟,明代成為瓷器主流,清康熙時期達到頂峰,同時衍生出了多個品種,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產地,便有著不同的風格。
由於青花瓷跨越的年代極廣,甚至說在近代,景德鎮出現了大量專門仿製青花瓷的高仿品,無論是在繪畫風格、用料甚至在胎質上,都能夠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所以,這常見的青花瓷在分辨上也要頗為謹慎。
不過,趙卓很快在瓶底的款識上看出了破綻,這青花瓷所落的款為“大明成化年製”,字體雖然是飄逸流暢的篆書字體,然而卻沒有成化年特有的鐵劃銀勾,而且,釉麵也沒有雲霧之氣,而這兩點恰恰是分辨成化年青花瓷器的重要依據。
於是,趙卓便很快的寫下了贗品二字,接下來鑒定第四件瓷器。
墨靈站在趙卓的身邊,歪著頭看著他鑒定著每一件瓷器,臉上帶著濃濃的笑意,也不插話,和趙卓在一起這麼久,她也算是看著他成長起來的,所以,趙卓究竟有多強的實力,墨靈心裏是最清楚的,所以她明白,鑒定這些瓷器,並不需要自己去過問。
而趙卓在近來不斷的鑒定中,也漸漸培養起一種超然的自信力,那就是,在不需要墨靈插手的情況下,也能夠堅信自己的判斷,而這對於趙卓而言,也是重要的成長。
眼看著趙卓一件件的鑒定,時間長則不過七八分鍾,短的不過兩三分鍾,但是每一個答案都和姚文生鑒定出的結果一樣。
連續六七件瓷器鑒定下來,方右銘的眼睛已眯成了一條線,仔細的打量著趙卓的一舉一動,姚文生的眉頭則皺得深深,眼神裏甚至還有些狐疑,眼前的青年不過20出頭的樣子,怎麼可能有這麼強的鑒定能力?
就拿自己這個二級鑒定師來講,要想不靠手感來鑒定這些瓷器,都可能沒辦法達到百分之百的正確率,縱然靠蒙能夠彌補誤差,但是眼前這青年,每一次鑒定後都是自信滿滿的寫下答案,那種自信絕不是裝出來的,而是百分之百確信自己所鑒定的結果。
更為詭異的是,青年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而且不是一件瓷器快,是所有的瓷器都快,也就是說,他對每一種瓷器的掌握都非常的全麵,鑒定師目光流暢,上下左右的移動著,沒有絲毫的停滯。
姚文生身為職業鑒定師,雖然公司的同事也可謂是藏龍臥虎,但是在自己這個年齡層次上,他也自信不會輸給其他人。
然而眼前這青年所表現出的實力,卻讓他心頭暗暗驚愕。
再看方路,二人不約而同的眉頭一蹙,第九件,然而方路才鑒定到第七件。
二人之間表現出的差距並不隻是兩件那麼多,比起趙卓的氣定神閑,光是肉眼,每一件的鑒定都顯得遊刃有餘,方路每多鑒定一件,眉頭便加深一些,眼睛時而瞪得大大的,時而眯成一條線,手上絕離不開放大鏡,而到如今第七件時,額頭上便滲出了一顆顆的汗珠,足見鑒定的辛苦,而那眉頭更是形成個“川”字。
更讓方右銘二人心頭一沉的是,方路鑒定出的7件瓷器,其中一件鑒定錯誤,把贗品弄成了真品,其中一件把年代弄錯,把明朝洪武年的弄成了嘉靖年間。
如果趙卓後麵三件都保持正確的話,那麼這場比賽方路就是必敗無疑了。
第十件、第十一件、第十二件,方右銘二人幾乎是瞪直了眼睛,看著趙卓將這三件鑒定完,而每一個答案寫上去,二人心頭便沉一下,不為別的,隻因為趙卓寫上去的都是正確答案。
待到趙卓鑒定完,方路此時正在鑒定第十件,雖然他的心理素質不錯,並沒有因為趙卓的鑒定速度而受影響,可惜二人的實力上卻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www.Uc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