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補瓷的準備
開了地下室的門,打開燈,趙卓二人便看到了滿屋子的瓷器。[www.uctxt.com]
這一看,才現周永亮果然對瓷器十分愛好,瓷器從唐宋到明清,有民窯的有官窯的,各種產地,各種款式,就象是一個大軍團,雖然不能說十分全麵,但是也算是讓人大開眼界。這些藏品中不乏價值昂貴之物,但是少見有贗品。
周永亮顯然也很少帶人來,一邊給二人介紹,十分的大方,甚至喜歡什麼都可以直接拿起來看一看。
韓鐵生對這些也不太懂,好在趙卓時不時小聲耳語幾句,讓他能夠很順利的接下周永亮的話。
周永亮似也沒料到韓鐵生對瓷器如此了解,大有相見恨晚的意思,說話間也興趣高昂起來。
就在這時,墨靈突然在一邊欣喜道:“大哥哥,你快來看看這個。”
趙卓扭過頭去,待到看到那件描金連座瓶時,心頭忍不住一震,瞳孔猛地收縮了一下。
這件連座瓶約有3o多厘米高,瓶呈天球形,通體施著紫紅釉,表麵上看起來並沒什麼特殊之處。
然而,仔細一看,卻會現這釉麵顏色深淺不一,有的地方好似口沿處有雨打玻璃窗,雨水下滑形成斑痕的感覺,又像蚯蚓在泥上爬過留下的痕跡,這不正是“蚯蚓走泥紋”嗎?
“蚯蚓走泥紋”乃是鑒定鈞窯瓷器的一個關鍵點,這種紋路的形成乃是因為使用了乳濁釉,加入的金屬元素在高溫下,由於密度不一,在釉麵呈現出來色彩有的在釉下麵,有的在釉上麵,而且還會生局部流動現象,所以形成類似“蚯蚓走泥”的痕跡。
鈞窯燒造於北宋,乃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其創燒於唐代,經曆宋金至元代,是青瓷係統中比較有特點的一個品種。其燒造地以河南禹縣為中心,窯址遍及縣內各地。
但是鈞窯並不像傳統的青瓷那樣釉色淡雅,相反以鮮豔的藍、紫和紅色等顏色為主,對於習慣了白釉和青釉的國人來說,視覺衝擊力很強。
眼前這尊描金連座瓶器型規範工致,造型別致有趣,釉色很正,十分難得。
這“蚯蚓走泥”乃是貨真價實之物,趙卓又將其拿起來,翻到底部一看,隻見底部刻畫著一個粗糙的“五”字,心頭便更加的確定。
出自鈞窯之物,在器物底部大多刻有一到十的號數,相傳一、三、五、單數為紅色,二、四、六複數為青色,但也有人說是數字越小器型越大,當然,按照墨靈的判斷,這些隻是窯工為方便辨認而作的記號罷了。
如此一件鈞窯之器,能夠賣到四五百萬的高價,然而可惜的是這瓶口有著一道衝口,裂紋一直朝下延伸,幾乎達到半個瓶身那麼長。
這樣一來,卻隻能賣到四五十萬的價,著實的可惜。
不過,鈞窯之器難得,趙卓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連忙走到韓鐵生耳邊,小聲說了一句,韓鐵生便走到那書桌前,裝模作樣的看了眼,輕歎道:“這件鈞窯器真是可惜了。”
周永亮也歎道:“是啊,這東西其實難得,隻是這道衝口太麻煩,幾年前我買回來時還沒這麼長呢,誰知道慢慢就延伸了,我也曾找過人想要修複,不過這唯一的方法就是熱修複,所以我就隻能無奈的放棄了。”
“熱修複?”韓鐵生朝著趙卓望了眼。
趙卓便小聲說道;“所謂熱修複,是以景德鎮為中心出現的修複技術,對陶瓷進行再造修複。他們大多對原器物進行大麵積的損傷,通過接胎、接底,補胎、補釉、重新做彩和作舊來進行修複。這樣的修複可以達到商業交易的目的,但要求對陶瓷進行回爐重燒,進行火的洗煉,但是這樣一來,已經使得文物失去了原有的曆史風貌,修複後的瓷器再進入拍賣場或者市場交易,很難再鑒定為真品。”
韓鐵生便跟著歎道:“確實是兩難啊,既想完美的保存它,又不想讓它被現代工藝所改造。”說到這裏,便說道,“其實,我對這鈞窯之器可謂是情有獨鍾,若是周兄願意的話,我想和你交換這件瓷器如何?”
周永亮稍稍遲疑道:“韓兄,這一件可沒辦法修補,你拿回去可是會吃虧的。”
韓鐵生笑道:“周兄不必擔心,我隻是見到這鈞窯之器就忍不住想帶回去。”
周永亮便笑道:“那好,那韓兄你再選一件百來萬的瓷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