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第二場開局(2 / 2)

第一組上場的三人投注上完全是一邊倒,邱玉琳的投注金額居然達到了2ooo萬,這也難怪,畢竟兩個非職業的鑒定師和她一比,實在是有一大段的差距。

不過,蘇雲翰這麼多年的名氣也不是白得的,也積累了15oo萬的投注金。

一上台,邱玉琳顯得氣定神閑,作為對手的二級鑒定師還算沉穩,那比較年輕的三極鑒定師就有點沉不住氣了,比賽還沒開始,額頭上的汗便直冒了出來。

投注完成之後,左旭剛示意工作人員將木盒子抬到桌子上,在宣布比賽開始的時候,便將盒子打開。

盒蓋一開,木盒子的四個邊也倒了下來,盒子內的物品一目了然,影象也立刻傳到周圍的液晶屏幕上。

趙卓定眼一看,頓覺是眼花繚亂,第一眼看上去都是真的,而且種類繁多,有玉壺、玉印章、玉雕、玉掛件、玉鐲子還有玉飾,各種色澤白的黃的青的紅的綠的都有,除了色澤多樣,連造型也都非常精美,幾乎迷亂眼球。

要衡量一件玉器的價格,所涉及的因素非常多。

一般來講,年代越久遠,經曆越顯著,比如皇宮名師雕琢,宮廷禦製之物,或者記載於著錄中等,價格就越貴。以形體而言,盆尊、佛像、大器為貴,飛禽、走獸次之,水族之物又次之,然而單靠形體和年代是極不準確的,其他關係者非常多,甚至一點小因素,就能夠使玉器的價格生大的變動。

這一場比賽,除了要有足夠的經驗分析價格外,當然最基礎的還是對玉器進行判斷。如果真偽都辨別不清楚,拿了一件贗品,那麼其價格比最低廉的真玉都要低。

鑒定協會分會的席位上,馬雲等人更是看得目瞪口呆,和這樣的比賽比起來,自己平日裏那些鑒定簡直就是小兒科一樣的東西。

雖然不少人都極為看不起趙卓這個空降,然而若是把自己放上去,恐怕連第一場比賽都過不了啊,如此一對比起來,才現趙卓還真有幾分本事。

木盒子裏的玉器一露麵,三個鑒定師的眼睛就迅的在上麵掃過,邱玉琳的度極快,一伸手就拿到了那個玉壺,細細的用指頭摩拭了一陣,然後又將它放了下來,爾後拿起一塊玉雕看了起來。

同組的二級鑒定師顯然也不是蹩腳貨,抓到的是大件的玉印章,畢竟這印章要是出自名家,價格自然不菲。

三極鑒定師使勁搔搔頭,左看右看,彷徨了好一陣子,最後才朝一個玉掛件伸手,不過伸到半途又改而抓了一件玉飾。

三人一件件拿起來看,就算是別人看過的,也要自己拿起來親手掂量一下。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這十幾件玉器似乎都顯得真假難分,沒有仔細的判斷根本很難分辨出來,三人不止是用放大鏡細看,還時不時聞一聞,甚至還用舌頭舔一舔。

對於出土玉,聞氣味是鑒玉非常常見的方法,按照清末劉大同的《古玉辨》上所說,玉埋於土中,若屍水所沁,即帶臭氣;堿水所沁,即帶腥氣;土沁者,多帶土鏽氣;銅沁者,多銅臭氣;聞刺鼻化學氣味,則為贗品。

除此之外,舔玉、聽聲,熱水泡玉,冷水浸玉亦都是鑒玉之法,隻是因為一次隻能取一件玉器鑒定的規則,所以無法通過兩塊玉的撞擊來判斷哪一塊是真玉,而水泡玉,通常需要一兩天時間,所以在這裏也沒辦法運用。

時間和規則的限定,更考驗鑒師的應變能力,在有限的規則內選擇最有效的鑒別方法。

大廳裏安靜非常,連一根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聽得到,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看得精精有味,雖然不及戰場廝殺那樣漏*點,但是這鬥智鬥力的角逐卻絲毫不遜色於生死之戰。

雖然不少人想詢問詢問,不過為了不影響到鑒定師們的判斷,都忍住了疑惑,把一口疑問憋在心頭。

終於,邱玉琳在拿起一塊純白色的玉獸掛件後便沒再動了,過了一會兒之後,其他兩人也都拿起了各自認為價格較高的玉器。

一盒一盒的玉器經由鑒定,待到第一場比賽結束,由紀淵宣布三人各字挑出的玉器價格,最終邱玉琳的價格最高,輕鬆勝出。

同組的二級鑒定師雖然鑒定的都是真品,但是在價格上遜色一籌,而那個三極鑒定師更是抓到一件贗品,價格上遠遠不及。

(以下不要錢:謝謝大家的訂閱,還有四個投了月票的兄弟,並且恭喜本書第一位粉絲弟子誕生。有大家的支持,這本書才能越寫越好,衷心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