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之後項羽便取代華雄成為了董卓手下的第一虎將,親眼見識過項羽厲害的董卓對於項羽的實力那是心裏相當有數的。
而並州因為是靠近北方邊境,匈奴、鮮卑、羌等胡人相當多,董卓作為並州刺史也擁有著一支數量不小的武裝力量,不管是表麵上還是私底下董卓都一直在招兵買馬,他年輕的時候結識了不少的外族首領,據說有一次幾個羌族首領來董卓這兒做客,董卓將家裏的耕牛宰了來款待他們,這些羌族首領大受感動,回去之後竟然湊了上千頭各種牲畜送給董卓。
後來因為邊境的匈奴人騷擾,涼州刺史成就征辟董卓為從事,董卓領兵大破匈奴,被並州刺史推薦入朝廷公府,恒帝末年時董卓擔任羽林郎。
而後鮮卑人與羌人聯合叛亂,董卓隨軍為司馬,大破叛亂之敵,董卓素有武藝,且身大力強,能同時使用兩幅箭囊,於騎馬之時左右開弓。
到了靈帝熹平年間,董卓終成並州刺史,並領河東郡太守,並州與河東郡所在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保護長安、洛陽的關鍵軍事防禦區,董卓手中所掌握著的兵權也越來越強大。
項羽在成為董卓手下的大將之後,重新獲得了訓練和統帥軍隊的能力,董卓相當驚訝的發現項羽不僅僅是在個人武力之上有著天才一般的實力,而且在訓練士兵和帶兵打戰之上同樣是強得離譜。
甚至於說董卓漸漸的都開始對項羽感到有那麼一絲絲的恐懼了,因為項羽所表現出來的軍事素養實在是太厲害了,事實上項羽根本就沒有獲得什麼太好的機會去展現自己的軍事實力,但董卓畢竟自己也是經常帶兵打戰的人,項羽到底有沒有實力他是真的是一眼就能夠看出來,即便隻是通過一些很小的事情也是如此。
一開始的時候項羽其實也是有些擔心董卓會覺得自己太強而威脅到他,從而不敢去全力使用項羽,但後來董卓卻表現出來了驚人的大肚,事實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董卓的性格的確是也是那種比較偏大氣的,盡管有的時候會表現出喜怒無常的狀態,但這一點項羽自己倒是很熟悉,畢竟曾近的自己其實也是這樣一種性格。
性格頗為大氣的項羽遇到了性格同樣頗為大氣的董卓,他們倆之間的關係盡管說不上有多麼好,但是確實也還算是過得去。
一方麵董卓也看出來項羽絕非是池中之物,恐怕遲早是會離開他董卓這兒去尋求更大的發展的,但是另外一方麵董卓也確實是一個頗為愛惜人才的人,特別是像項羽這種不管是從個人武藝還是從統兵打戰上都極為出色的人,甚至於他是打從內心深處有心敬佩項羽了。
即便說此時董卓的年紀要比項羽的年紀大上好幾十歲,但他也能夠感覺得出項羽所表現出來的那種遠遠超出了其年齡的成熟,這是一個具有很強自己主見的人,而對於董卓來說即便最後項羽不能夠在他的門下呆很長一段時間,但他也至少要和項羽搞好關係,也許未來的某個時候他們倆能夠以另外一種身份去並肩作戰。
項羽自己倒是沒有想那麼多,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他最擅長的領域之上,那就是一方麵繼續磨練自己的身體素質和戰鬥能力,另外一方麵則是訓練士兵,準確的來說是訓練騎兵。
之前董卓從一支匈奴人那兒繳獲了一批相當出色的戰馬,因此董卓決定要訓練一支精銳的騎兵部隊,而項羽則正好成為了這支騎兵部隊的將領,董卓見識過了項羽的騎射能力,不管是騎術還是射術都極為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