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真的要送生伢子去隆場嗎?”李桂英的聲音有幾許嘶啞而顫抖。
“何天嚴已經說過了,我們孫家灣小學統計下來今年隻有四個學生,其他的都不讀或者轉到隆場去了,生伢子要繼續讀書隻有到隆場!”孫富榮重重抽了一口旱煙,音嗓同樣頗為嘶啞並有幾許惱火,接著又吧嗒吧嗒咂吧起煙杆,隻是煙杆中的旱煙不知何時早已燃盡。
“生伢,要不也和你哥姐一樣,這書我們不讀了,雖然你現在還小,過幾年不就大了!去外麵打工不比讀這書好嗎?有掙不完的錢,你看你二哥,出去不到兩三年已經將大平房都起起來了!”李桂英轉首看著坐在小凳子上一臉期盼的兒子。
“媽!我還是想去讀書!何老師說過了,隆場小學的學費也不比孫家灣小學貴多少!還說即便打工讀完初中也比小學都沒有畢業的人要強很多,並且幹的活還不累!”小凳上的小生強倔強地說道。
小生強是他的乳名,他大名叫孫天誌,是孫富榮和李桂英最小的兒子,今年十歲,在孫家灣小學已經完成小學五年級的學業。
孫家灣這個地方是延仁縣、章安縣和天隆縣的交界之地,土地貧瘠非常,並且全是陡坡,一年之中,就算全家人在地裏刨也刨不出幾個錢。
曾經這裏的男青年討老婆都難上加難,隻要一提到孫家灣這個地方,鄰近村寨沒有不搖頭的,都知道自家姑娘嫁到這個地方怕是連米飯都吃不上。即便小夥長的撐展,一樣討不到老婆,隻能熬成二般老者光棍著。
後來打工浪潮興起,孫家灣才終於改變了曾經的模樣,這裏的二般老者終於減少。外出打工的小夥些也因為吃苦耐勞的秉性逐漸受到別地小姑娘青睞。雖然被帶回孫家灣之時,對於這裏的環境一樣不滿意,但夫妻總還可以外出打工,隻要掙足夠多的錢,生活一樣過的紅火。
孫天誌的二哥就是這樣和他二嫂認識並組建了家庭,如今侄兒都已經有了兩個。
這也正是李桂英勸說小兒子孫天誌不要讀書的原因,她沒有讀過書,但卻知道讀書帶不來媳婦,如果以自家的家庭條件,小兒子如果不早些外出打工,討老婆也將成為一種奢望,自己這小兒子沒有他二哥長得受看,連他二哥在沒有外出打工之前都找不到老婆,更何況是他。
誰知道小兒子孫天誌不知道哪根筋出錯,一直都要讀書,這對於本就貧窮的家庭而言無異雪上加霜。
之前在孫家灣小學讀書還好,至少放學之後還能幫助家中放牛、打豬草什麼的。如今要到隆場去讀,非但幫不了家中絲毫,還要不斷從家拿錢。這完全就是一樁非常賠本的買賣。
即便按照小兒子所言讀完初中,那也還需要讀四年,四年少說也要花上三四千塊錢,這得花掉自己多少豬兒錢。如果有這麼一筆錢,說不定他不出去打工也有討到老婆的可能。
孫天誌對於讀書這般熱衷,是在讀小學的時候,一次一個鄰鎮遠方親戚從家門口走過到何老師家,初時他沒有覺得什麼,隻發覺那人走步比較講究,麵上的笑容很隨意,看著讓人很舒服。
當時他父親孫富榮木訥的臉上露出一絲極為羨慕的笑容,“生伢子,這叔叔可是隆場鎮遠近聞名的大學生,你好好讀書,爭取以後考上一個這樣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