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拔陵舉義烽煙起(1 / 1)

延昌四年正月,宣武帝元恪駕崩於式乾殿,時年六歲的皇太子元詡即位。

元詡即位之後,北魏疆域、人口步入極盛,東至高句麗、勿吉,西至波斯、天竺皆遣使來朝,北方柔然遞表稱臣,儼然一副天朝上國、四方來賀的盛世之景。

然而在這盛世煙雲之下,朝野早已暗流洶湧:吏治腐敗、黨爭不息、權貴大興土木,賣官鬻爵,守宰橫征暴斂,賦役、兵役繁重,百姓不是逃亡山林,就是淪為豪強奴婢。

與此同時,北魏朝廷施行了以資曆選官的“停年格選官法”,文貴武賤的格局正式形成,北鎮、洛中武人地位每況愈下,逐漸與朝廷離心。

凡是有識之士都知曉,四海鼎沸、天下大亂之勢已然不可避免。

正光四年(523年),匈奴單於之後、沃野鎮民破六韓拔陵斬殺高闕戍主起義,拉開了的邊鎮武人反抗朝廷的序幕,北方諸鎮群起響應,義軍連克臨河城、沃野鎮,俘斬鎮將慕容盛,兵力迅速壯大至六萬。

四月,破六韓拔陵建國稱王,發四萬兵馬攻打武川、懷朔二鎮,關東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