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仙大陸,傳聞是仙人留下的樂土。仙人們,修行者和平民們共同生活在一片土地。生活卻各不相同。
隻是日久天長,仙人們不知道何去何從。而修為高深的修士。也漸漸的被稱為了仙人。
大陸上共有二都,四城。三國。十六州。大小郡縣無數。
靈霄都和金庭都是仙人們的城池,分別坐擁四彩城,武火城。雅樂城,天人城。城內則是仙人們的後代,享樂安居。
唐明國和嘉業國表麵上和兩大仙都平起平坐。但是早被仙都所控製。隻有朱元國,因為掌握著仙籍之書,所以得以幸免。
烈陽高懸,金烏肆意的在發泄著憤怒,熱浪席卷而來,朱元國內永嘉縣的大地已經寸寸龜裂。五穀不收。
在城外一座三進三出的院子,掛著一座李府的牌匾,隻不過在太陽曝曬之下,牌匾上的朱漆似乎要融化成鮮血,蔓延流淌。
此時府中一位雍容華貴的老婦人,正坐在中堂上首。拿著手帕一邊擦汗,一邊止不住的歎氣。
而在側院中,不時傳來婦人淒慘的喊叫,終於,隨著天空中的烈陽毒辣到了頂點的時候,一陣嬰兒的啼哭聲帶來了絲絲清涼。
大雨滂沱而下,雷聲陣陣,一個老婆子頂著雨跌跌撞撞的跑了進來,顧不得打濕的衣服,深深的拘了一禮,臉上如菊花綻放。
“恭喜老夫人,賀喜老夫人!少夫人給您填了個金孫啊!”
老婦人先是一愣,這突如其來的大雨沒有讓她感覺到涼爽,反而增加了幾分透骨的寒意。
看見投來疑問的眼神的接生婆子,老婦人站起身來,笑盈盈的說道:“好,辛苦你了李婆子,晴兒,給李婆子拿五十兩紋銀。”
身旁喚做晴兒的丫鬟笑著應了一聲,從後堂拿出了五十兩紋銀,用紅布包好。笑著遞給了接生婆。
李婆子喜不自勝,拿過紋銀道了謝,說要去照看少夫人。不過才出了門就把銀子放在嘴裏一咬。這才滿臉歡喜的進了側院。
李婆子的身影走遠後,老婦人的臉色開始變得難看起來,她回頭看了一眼中堂懸掛的天地君親師的牌位,歎了口氣道:“怎麼偏偏是個兒子,大災之年。難道先祖的預言要成真了麼?”
晴兒欲言又止,扯了扯老婦人的袖子。老婦人回頭看向晴兒,知道了晴兒的意思,掃了一眼身旁的下人們。
老婦人強擠出笑容道:“老身高興糊塗了,快去告訴少爺一聲!不過如今產房有產神喜神護佑。讓他不要衝撞。老身先去看護。”
晴兒側下身子,找了件蓑衣出門報喜。
老婦人又歎了口氣,有下人打著雨傘攙扶著,走進了側院。
天空中雷聲陣陣,不知道老婦人和少夫人說了些什麼。府中隻知道少夫人產下少爺後,便幽居後院的家廟,再不出門。
一晃十四年過去,這些年天災時難不斷,李府不但絲毫不顯破敗,反而更加氣派。
縣裏都知道李府有一位公子,可以稱得上世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這般人物。姓李名問字安之。
媒婆已經生生的踏平了李府的門檻,不過都被老婦人以孫兒要求取功名的借口擋走。
李家員外在外經商,這諾大的宅院隻有老婦人李孟氏和公子李問當家,丫鬟仆從倒是不少,不過都深入簡出。
聽說還有一位夫人,不過潛心禮佛,已經多年避世。這便是李府的全部主人。
此時度日難過,有不少賊人打起了李府的主意。可是李府從未報官過,隻是西郊多了不少被野狗啃食的屍首。難以辨認。
時年人命如草賤,大家也沒有主意,時間一長,倒多了幾個李府鬧妖的故事,反而打消了不少賊人的惦記。
今年正是科舉之年,在李府正廳,首位坐著一個年邁婦人,身穿褐色萬福團繡羅裙。
下手坐著一襲青衣少年,唇紅齒白,麵似冠玉。此時正笑著和李孟氏說話:“奶奶,孫兒如今不敢說仙經道本倒背如流,倒是勉強熟練於心。
如今恩科在即,孫兒想進京趕考,倘若僥幸得中,仙籍留名,能成為仙人。就可以告慰祖宗,報答祖母養育之恩了。”
李問一邊說著話,一邊手掌不自覺的摩挲著一根竹杖。這竹杖是他幼年時,在後院佛堂和母親相見時所贈,自那以後,母親便再沒與他見過。所以一直攜帶把玩。
老婦人自然也看見了李問的小動作,笑著點頭說道:“安之有心了,你父多次來信,提及你進京趕考之事,被我攔下。如今你也算隨了他的心意。去和你母親見過,便打點上路吧。”
李問眼中閃過欣喜的光芒,站起來躬身道:“是!孫兒遵命。”
邁步來在後院佛堂,秋高氣爽,竹林已經泛黃,靜謐安詳。隻有竹林中一座小屋,傳來陣陣的木魚聲。
李問來到小屋門外,躬身道:“孩兒向母親請安。”
“你來了,我的問兒長大了,可惜娘親不能見你,不知道你如今康不康健啊。柔和的聲音透過門窗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