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是我聽來的,故事的血肉是我自己加上去的,故事的時間大概是九十年代。
有一個年輕人到西雙版納去旅遊,進到一個很原始的村寨裏麵去。那裏風景很美的,陽光很充足,到處都長著高大的芭蕉樹和茂密的鳳尾竹。
長得很黑的當地人用當地特長的毛竹蓋起竹樓,冬暖夏涼。那些竹樓距離很遠的分布在山上。當地人用他們那些很粗燥,很黑的,穿著橡膠拖鞋或者不穿鞋子的腳走來走去。
那裏不管是男人還是婦女都隻穿一條裙子,通過和當地人交談得知這種裙子叫做籠裾。女人們光著身子在樹林裏走,晃蕩著兩個黑黝黝下垂的大奶子,見了人也不害羞。小孩子們光著屁股到處跑。
就是這樣一個地方,來了一位遠方的遊客,也不遠,其實就是昆明來的這麼一個穿著T恤牛仔的小青年,就這麼個人到傣家的小竹樓去投宿。
傣族人很熱情的接待了他,把他請到竹樓上,好酒好飯款待他,當然按照商業社會的規則這些事要付錢的。青年人酒足飯飽之後就被安排在竹樓上睡大覺,竹樓裏空氣很好,溫度合適,住著是很舒服的。
當地天氣炎熱,白天大約三十幾度,人們幾乎不出門,都在竹樓裏鋪上涼席,倒下就能呼呼大睡。主家給小青年鋪了涼席,小青年也入鄉隨俗很放鬆的呼呼大睡了。
到了晚上,當地人熱情好客的一麵就完全展示了出來。村民們聚攏在有客人的人家唱歌跳舞的。當天也就有幾十人來到這戶人家,在竹樓上陪著客人盤腿而坐,吃竹筒飯,手抓飯。碗都不用,全是用的芭蕉葉子又幹淨又環保。
做好的飯菜都放在大片的芭蕉葉子上,竹筒飯一桶一桶地煮好擺著。人們仔細的把手洗一遍,然後席地而坐就開始吃了。吃的都是當地特有的山茅野菜和野味,味道很好的,於是大家很快就吃得肚滾腰圓了。
吃完一頓飯,大家都暢快淋漓了。把屋子稍加收拾之後房子裏的空間就留出來了。竹樓中間的大客廳幾乎有兩百多平米,當地土地很多,竹子也很多,所以他們可以造很大的樓,而且他們很愛聚會,所以每家的客廳都可以容納很多人,可以經常舉行聚會。
今天剛好就有這樣一個聚會了。一群皮膚黝黑的人聚在一起,為了歡迎一個黃皮膚的外地青年。他們中的一位青年吹奏者一支長笛,其他人跟著他的節奏,手腳並用的舞蹈著。
那個傣族的青年用長笛吹奏了一曲《夜光下的鳳尾竹》。這歌曲悠揚動聽,很適合傣族舞的節奏,是當地民歌的代表作。聽著這歌聲,看著他們愉快的舞蹈,不自覺地就加入到了歡樂地洪流。
接著又有一個年輕人拿出一個裝了幾根管製的葫蘆為長笛伴奏。兩個人用兩種不同的樂器共同演奏這首歡快的傣族歌曲,人們跟著音樂翩翩起舞,那場麵真的是民族大聯歡。
一曲完畢,大家似乎沒有停下來的意思,長笛和葫蘆絲繼續演奏。曲目是《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大家一邊跟著哼唱“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嘿咯,傣族人民在這裏生長,嘿咯,有一隻空缺飛到了榕樹上沒那就是呀麼共產黨。、、、、、、”這是一首跟唱民族團結的歌,在當地是每逢聚會必須演奏的曲目,尤其是有客人來,演奏這曲目更能表達友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