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千秋萬歲(一)(1 / 3)

元嘉三年,正月十六,清晨。

佳節已過,內侍們正紛紛攀著梯子,摘去掛於長廊兩側的花燈。

花燈雖摘,猶存著新年的熱鬧。

就在這一派熱鬧中,剛下早朝的皇帝亦是心情極佳,正伏於禦書房的桌案上,批閱今日百官遞上來的奏折。

外頭的內侍進來通報,說禮部袁侍郎求見。

皇帝停筆抬頭,眼睛一亮:“快宣,是朕讓他來的。”皇帝說完,自擱了禦毫在架上,抖擻常服龍袍,端坐在圈椅上靜待袁侍郎來。

一個佝僂著身軀,穿緋色官服的老人,顫顫巍巍步進來。

袁侍郎已過耋年,去歲入冬,便身子不大好,時常臥病,今日早朝也未能上。

袁侍郎近到距離禦案六尺前,匍匐跪下,目不斜視緊盯地麵道:“臣禮部侍郎袁涉之叩見陛下。”

“袁愛卿快請起。”皇帝話音未落,已自離了圈椅,從右首繞過禦案,前行躬身親自攙扶袁侍郎。

隻一個動作,就令八旬老人袁涉之身心驟暖。

皇帝偏還要繼續用關切地語氣問道:“愛卿,你的身子恢複得怎麼樣了?病完全好了嗎?”

“陛下——”袁涉之抬起頭,一張臉老淚縱橫,顫聲道:“這數月間,陛下禦旨,不斷遣人送藥探望,又遣禦醫親自為臣看病,微臣臣小小侍郎,何能何功得陛下如此厚愛。”

“唉,袁愛卿,不可妄自菲薄。”皇帝笑著扶起袁侍郎,先賜了座,方才重回圈椅上坐定。皇帝同袁侍郎談笑道:“滿朝文武,從一品至九品,皆是我社稷棟梁,朕當重之。”

袁侍郎聽著皇帝這一番言論,胸中不由自主湧起一股知遇感慨:今上五年前登基,平定亂世,休息養民,令百廢俱興。內政上又知人善任,仁厚禮賢,勤政納諫,難怪國家太平,天下皆服。

袁侍郎想到這裏,情不自禁又要下跪,由衷道:“陛下仁愛,萬民厚愛。”

他們身為臣子的,為陛下為國肝腦塗地,也是應該。

“袁愛卿快起身!”皇帝卻語氣輕鬆:“朕今日宣你來,是想問問,春闈的事準備得如何?”

今上開國,決心一洗前朝腐朽之氣擇能以用,便下旨變革體製,擯棄以往的九品中正,開科設舉,為寒門賢士另辟一條道路,廣納人才。

今上又與禮部商議,設定鄉試秋闈三年一次,中選者來年三月,便能上京參加春闈會試。

建平二年的鄉試,到今年整三年。

今歲三月,便是萬眾矚目,頭一次的春闈。

袁侍郎是這次春闈的主考官,他垂首向皇帝稟報:“陛下恕罪,恕微臣久疾臥床,未能向陛下及時稟報。春闈之事,已俱妥當。”

“妥當就好。”皇帝點頭道,又命內侍再取些藥材賞賜給袁侍郎,這才命袁侍郎退下了。

皇帝繼續伏於禦案批閱奏章,禦毫沾了朱墨,圈圈點點,事必躬親。

內侍總管熊福公公,始終在一旁伺候著,給皇帝磨墨。皇帝節儉,一方硯台已用了數年,四角俱已磨損,這硯台……熊公公仔細回想,似乎他第一天在禦前伺候,就是這方硯台,沒有換過。

硯台破舊是破舊了點,但也有它的妙處。匠人巧心,以歙石製硯,底座不知是用的何種金屬,到了冬天,暗格裏竟能放置炭火,令硯池溫潤,墨跡流暢,著筆人的手……也能借著溫度烤一烤,分外溫暖。

難怪皇帝獨愛這一方硯。

“阿福。”皇帝喚了一聲,熊福才回過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