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好,天是儒學課,由我和另一老師來授大家。”走在前麵的老在學員麵前站定,說道。
“夫子們好。”學員們皆深鞠一躬,以表尊敬。
“好了,話不多說,我們開始上課。”沒有多餘的言語,進入主。
“大道三千,殊途同歸,大多修士追極致的實力,如劍道,刀道,毀滅道,修羅道……掌握它們的修士就等於掌握了絕對的力量,它們這些道關乎的是個體。
但是我們儒道關乎的卻是姓,是天下,雖然看上去我們儒道修士弱不禁風,不過我們卻可以不限於肉體的力量,大天賦甚至可以一語入聖,自此以後便掌握天地之力,承天運,濟萬民,言出隨法。”
“老師!”一同學舉起手,看樣子是有問問。
“問!”夫子沒有因為斷而生氣,反而以一種鼓勵的眼看著他。
“儒聖和劍聖誰厲害?”
“嗯……雖然不願意承認,但單獨鬥的實劍聖厲害。”
看著麵前臉上布滿失望的學員們,老忽然話鋒一轉“不過,大家也不要失望,我說的是單獨鬥,但是不要忘了,一儒聖的身後是億萬平民姓,儒聖可以借用平民姓的願力,這種況下的儒聖是不可戰勝的。”
獨孤然心中也逐漸明了,舉起了手,顯然還有麼未解的問。
“皇子,你問。”低頭看著眼前“矮小”的獨孤然,夫子笑著說道。
“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儒修偏向於守護,誰說可以沒有瓶頸突破到聖,但是要擁有大的力量就要順應民心,對嗎?”
“哈哈哈,皇子,這個問問得好,這也是我下來要說的。”兩夫子相視一笑,皆露出讚賞的目。
其中一老笑道,“皇子說的不錯,身為一個儒修要擁有大的戰力,就要依附於平民姓,不然儒修戰力會遠不如同階的其他修士。”
“另外,儒道還有一個點,那就是可以與其他大道一同修煉,但卻不會占過多的時間與經曆,這是其他大道所不備的。”
說,這夫子看向另一夫子,那老自然過來話,道“這就要說到儒道的獨修煉體了,儒道境界僅有四個境界:自然境,功利境,道德境(賢),天地境(聖)。
古語有雲:迷則為凡,悟則為聖,可見儒道修的是內心與,而非是自身肉體。”
“咳咳……”了嗓子,那老繼續說道“我們境界升也十分簡單,就是寫文章以化天下,我們寫出一篇文章都會天道審查,隻要合格就會突破境界,
但是在我們達到賢境之前是沒有何戰力的,而到了賢境,就可以調動天地之力,到較低級的言出隨法,聖能正言出隨法。”
“那前兩個境界怎麼區分呢?”不學員中誰問道。
沒有在意學員的無理,老答道“這兩個境界沒有十分明顯的界限,也沒必要區分,隻要你們自己心中有數就行。”
“大家還有問沒?”
半晌過後,沒有學員出疑問,見狀,一老道
“既然大家都沒有問了,那麼天的課就到這裏吧,在下一上課時一個人要一份自己所作的文章,我們來看看大家的儒學天賦。”
“恭送夫子。”眾學員躬身相送。
待夫子們走遠後,大家開始了嘴八舌的議論“這儒道看上去弱啊,到賢會有戰力,且戰力還民心的限製,實在是雞肋啊!”
“對啊,我們將來都是上戰場仗的粗人,幹嘛學習寫文章?”不解與質疑聲一片……。
獨孤然對此微微一笑,顯然對他們的無感到可笑。
一儒聖在一個國家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甚至超越劍聖的作用,因此可以說一個有得民心的儒聖的國家是堅不可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