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上述兩種情況中的哪種,有一點是一致的:具有這兩種細胞器的細胞有著更強的生存優勢,它們毫無疑問比不具備這兩種細胞器的細胞更加適應當前的環境。
生物界有著各種各樣的細胞器,所謂細胞器,顧名思義就是一個細胞內部的,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微型“器官”。它們常常有著鮮明的功能性,就像人體的器官一樣,分工明確!沒了細胞器,細胞的生命活動就很難有序進行了。
有一些細胞器是所有細胞通用的,有些則隻有特定種類的細胞才有。比如合成蛋白質的“分子機器”核糖體,就是所有細胞都具備的;而進行光合作用的葉綠體,隻有植物細胞才有。此外,液泡,隻存在於植物細胞和低等細胞;中心體,隻存在於低等細胞核動物細胞。
總之為了適應自身的生存要求,各種細胞“進化”出了具備各自功能的結構。這就是自然界的奇妙之處!在大基數的情況下,無數原本無數小概率的事件有了發生的可能,那麼從進化的角度,出現一種恰好適應周圍環境的細胞就不覺得奇怪了。
這其中細胞器是最為成熟的體現!說到細胞器,蘇源便想到了細胞器的起源,她知道生物界有一種標新立異的看法,那就是“內共生學說”。
學說認為,在早期的生物界,細胞器其實也是一種獨立的細胞,那時候的細胞還比較低級,功能也比較單一,它們往往不具備現代細胞那麼複雜的生理活動,最大的價值就是最低限度的維持自身的存在,並不斷繁衍下去。
直到幾十億年前,一種具有吞噬能力的大型細胞出現,它接連吞噬了好幾種原核細胞,但被吞噬的原核細胞沒有被消化分解掉,反而在大型細胞內寄生了下來,並由一開始的寄生慢慢過渡到共生,最終成為大型細胞重要的細胞器。
比較鮮明的就是線粒體和葉綠體,它們與大型細胞有著幾乎一致的結構,並且內部含有自身的遺傳物質DNA和RNA,能夠自行完成複製和傳代,它們的存在不由讓人想到細胞內共生學說,假如學說是正確的,那麼細胞器在大型細胞中的生存,就是十分和諧的過程。
線粒體被稱為細胞的發電廠,是為細胞提供能源的機器。在有氧呼吸中,細胞將吸收進來的葡萄糖先經酵解分解成丙酮酸,爾後進入線粒體內完成三羧酸循環和電子傳遞,從而釋放出大量能量。
在這個過程中,線粒體得到了來自大型細胞的能源物質,並在大型細胞內部舒適、無憂的生存下來,而大型細胞則得到了線粒體分解能源物質後釋放出來的能量,不必為能源煩惱。彼此協調、共生,各有所需,在漫長的進化曆程中逐漸找到了一種和諧統一的生存節奏!
這就是自然界神奇的地方!
那麼蘇源不得不產生一個懷疑:古老頭研究中發現的兩種細胞器,是否也是類似的存在?它們也具備比較穩固的獨立結構,且具備自身的遺傳物質,那麼它們是從外界來的嗎?而且最重要的,這兩個細胞器又有怎樣的功能?
……
……
12月9日,星期天。
一場小雪席卷了華東大地,第二天清晨,晨曦剛剛升起,尚未融化的積雪稀稀拉拉的鋪在地表,在陽光下慢慢融化成晶瑩剔透的液體,彙成一條溪水,緩緩從枯黃衰敗的殘枝落葉下麵穿過,發出隆冬作響的流淌之聲。
鳳凰山山腳一個山村,一個身穿白色羽絨服的少女推開房門走了出來,手裏捧著一口陶瓷小碗,碗內盛著三分之二的稀飯,上麵還放有一些雞蛋和榨菜。冬日裏,一道白色霧氣升起,熱氣騰騰,簡單而樸實。
少女走到院中一大摞經過處理的竹子前,三兩口便將這碗稀飯吃進肚子裏,回頭衝另一名少女道:“夏姐,咱們動作要快點了,要不然就要錯過時光機降臨的時間了!”
夏琳扉不慌不忙解決掉自己的早餐,順便接過蘇源手中的碗筷準備一起洗掉,悠然道:“放心吧,剛剛跟劉爺爺打聽過了,從北邊山頭上去有一條道路,可以通到我們以前露營時去過的盤山公路,如果我們開車沿著盤山公路上去,最後再走一段,比直接攀登要省下很多時間。”
“好吧,即使這樣我們也要抓緊時間了!”蘇源無奈地看了下時間,“現在是早上六點三十分,我記得上次穿越過來的時間大概是九點多,可能還要更早些,我們到山頂最起碼還要兩個鍾頭吧?”
“OK,那我們出發吧。你先去取車,我向劉爺爺他們道別一聲。”將碗筷清洗完畢,夏琳扉擦了擦自己的手,一臉淡笑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