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來找古教授的實驗記錄的?”
剛一見麵,得知來由後劉主任麵帶詫異地問。
蘇源點了點頭:“是的,我們是古老教授家鄉的人,在整理古老教授實驗記錄的時候發現還少了二十二本,所以特地到他曾經工作過的地方來找找看。”
“唉,好久沒跟古教授的家人聯係了,他的精神麵貌有好轉嗎?”追憶的歎了口氣,劉教授感慨地問。
蘇源搖頭:“還是老樣子,精神方麵沒有什麼進展。”深入到古老頭曾經工作過的地方,蘇源也為他的發瘋感到惋惜。
“可惜了。”
劉主任微微一歎,旋即奔入主題,正經道:“能跟我說說具體的情況麼,也好讓我幫你們參謀一下要找的東西。”
“哦是這樣的,前不久古老教授的老家造水庫,我們在整理物件的時候發現了一箱子實驗記錄本,但這些記錄本缺少了開頭的二十二本。”夏琳扉一邊介紹,一邊從包裏掏出一本隨身攜帶的實驗記錄本,“就是這個,您能幫我們看看嗎?”
劉主任接過夏琳扉遞過去的實驗記錄本,示意兩人以及隨同而來的秘書入座,自己則坐到另一邊翻開記錄本看了起來。
時間緩緩流逝,劉主任蹙著眉,一副認真地一頁一頁看下去,良久,他約看了一半,合攏記錄本站起來道:“我大概知道這份記錄本上記錄的實驗是古教授什麼時候做的了。”
“真的嗎?”蘇源和夏琳扉均是動容。
劉主任點了點頭,確定道:“是的。”
“能跟我們具體說一說嗎?”
“這個……”劉主任略微一猶豫。
蘇源便是一怔,迷惑道:“有什麼不便透露的嗎?”她一看劉主任知道古教授所做的實驗,但好像礙於某種原因無法告知她們,不由的急了。
“劉主任,如果你知道的話還請告訴這兩位小姐,她們是校長特別關照過的,當然,如果涉及到國家機密,那就沒有辦法了。”校長秘書一看這情況,連忙插了一口。
“倒也不是什麼國家機密,隻是當初……唉!就跟你們說一說原因吧。”
劉主任想了一下,開口道:“記得那是1993年上半年的時候,因為那時華東化工學院剛剛更名為華東理工大學,所以我對那個時間點的印象很深刻。因為更名的緣故,很多組織機構都在調動,古教授是原華東化工學院的支柱,那段時間忙得昏天暗地的,一直到4月底忙碌的工作才算結束,而就在剛剛先下來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人找上了古教授,讓古教授為其展開一項研究……”
1993年的4月底?蘇源對這個時間點稍稍有些震動,冥冥之中似乎在傳遞著某種信息。她沉住氣,沒有說話,隨即靜靜聆聽劉主任接下來的述說。
“一開始校方是不太願意接受這一項研究的,畢竟那將占去古教授大量的時間,而古教授作為學校在相關領域的領頭人,手裏還有著相當多的項目需要他去處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讓校方不太願意接受這項研究的原因,那就是項目需要投入的物資實在太龐大了,校方覺得劃不來……不過古教授本人倒是願意接受這個項目。”
“那接下來呢?”
“後來經過協調,雙方還是達成了一致。為此,那位投資人一次性捐助了華東理工大學一千萬的研究經費用以其它項目的研究,並且承諾往後每年將繼續捐助不少於五百萬資金。而古教授所承接的研究項目,一應產生的費用也完全由該投資人負責。”
“這樣一來實際上就等於那個投資人花巨額的資金承包了古教授的工作時間,同時向華東理工大學租借場地!要知道在九十年代初,幾千萬幾千萬的資金可不是小數目,而且華東理工大學剛剛完成更名,正是需要用科研成果來鞏固學界地位的時候,研究離不開錢啊,那投資人的大手筆捐助,就像一陣風掃清了學校內部的反對之聲。”
“那麼……那個投資人到底想要從中獲得怎樣的回報?”問這個話的是校長的秘書,他是第一次聽說當年還有這樣的事,不禁用商業的邏輯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
正所謂在商言商,總不至於那個投資人投入了那麼多錢卻完全不考慮商業價值吧。
劉主任搖了搖頭:“這個我並不清楚,當時是古教授主持那個項目,我無非是幫幫忙而已。而且那個投資人還專門製定了一個保密協議,規定該項目研究中產生的一應成果均不得以書麵甚至口頭的形式向外界透露,研究資料也不得帶離研究所規定的區域……”
劉主任攤了攤手:“沒有辦法,雖然我也是參與者,但接觸該項目的時間並不長,而且也是簽了那份保密協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