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試著將一個探頭伸入到裂縫中,但結果是,在毫無阻力的情況下,探頭被裂縫中那幽紫色的莫名存在裂解了。放進去一段,就消失一段,所有探測都無法進行。
我們也試著向裂縫發送信號,但發送的信號就像石沉大海,被裂縫完全吸收,沒有一絲一毫反射。
十二月二十日,星期四,陰。
又是一天,今天裂縫的大小比前幾天觀測的數據要縮小了一點,嚴格來說,這個縮小的尺度已經很驚人了,事實上自從十二月四日那天發現裂縫後,裂縫的大小每天都在變,不過近期變化有加快的趨勢,按照數學計算,再過幾天,裂縫終將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我們每天能做的,就是對它的大小進行觀察,然後得出“自然界具有自動愈合能力”的結論。
……
“空間裂縫會自動縮小?”
這個結論有些出乎蘇源的意料,她能夠理解科學家的無奈,明明有著這麼好的研究素材,偏偏所有的研究手段對它都無效,確實夠鬱悶的。
十二月二十一日,星期五,晴。
今天開研討會,一位科學家提出了顏色互補的概念,這是一個很新鮮的提法,因為在場的科學家、研究員都知道顏色互補的原理,可就是沒有人想到將顏色互補運用到探測中。
……
確切的說,顏色互補應該叫光的互補,自然界的光是複合光,而兩種按照不同的比例進行混合,最終能夠得到白色的光就是互補色光,這種現象叫光的互補。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把一個具有顏色的物體放到沒有光的黑暗地方,我們什麼顏色也看不到,從中可以得出物體的顏色跟光有著直接聯係。而一個有色的溶液之所以會有顏色,那是因為溶液中的物質有選擇的吸收了某種顏色的光!
一個淺顯的道理:將一束自然光照射到溶液中,如果各種顏色的光透過程度相同,那麼我們看到這種溶液是無色透明的;如果溶液吸收了白光中的黃色光,那麼溶液呈現出與黃色互補的藍色,吸收了黃綠色光,則呈現出與黃綠色互補的紫色。
那麼,一個蘋果吸收了藍綠色光,所以它是紅色的,道理就是如此。
……
為什麼我們看到的空間裂縫是幽紫色的?說明它吸收黃綠色光,但對紫色卻有很強的透過性。
基於這個原理,我們有了一個實驗思路。
十二月二十二日,星期六,天公作美,今天是個晴朗的日子。
經過連夜準備,我們通過洪天中將將所有需要用到的儀器設備全部運抵到了位於方山峭鬥的實驗場所。
儀器分為控製部、發射部和監聽部,和大型射電望遠鏡的原理差不多。我們將監聽部放在空間裂縫前,以此監聽來自空間裂縫內部的波長為400到450納米的紫色光區間信息。
結果監聽部監聽到了大量雜亂信號,經過對比,發現毫無規律可言。調至紫外波段,信息強度略有增強,但依舊沒有規律。
於是實驗進行第二個步驟,我們將發射部對準空間裂縫,發送特定頻率信息,這時與發射部相隔一段距離的監聽部有了反應,經過對比,發現監聽部監聽到的信息與發射部發送的紫色光及紫外區段信息高度重疊。